無論是從煤炭產業的長遠發展看,還是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角度看,化解產能過剩都是煤炭產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事實上,化解產能過剩、特別是淘汰落后產能已經呼吁并推動多年,但進展并不明顯。這其中,既有煤炭企業追逐利益最大化以及認識上存在局限性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狹隘政績觀作祟的因素。
在GDP的指揮棒下,有些地方明明知道煤炭產能過剩嚴重、落后產能存在安全生產隱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但對淘汰落后產能十分消極,仍然不愿意下決心關閉落后礦井,反而保持著高漲的擴能熱情,對煤炭投資大開綠燈,在生產要素提供上給予極大優惠和便利。與此同時,由于配套機制不完善,去產能面臨諸多現實問題,也導致了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如此一來,落后產能沒有退出,過剩產能沒有壓減,反而導致產能越來越大,過剩程度越來越慘烈,也把煤炭行業推向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因此,煤炭去產能,政府作用十分關鍵。當前,中央的決心十分堅定,地方政府同樣需要真正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敢于直面落后產能退出給地方GDP和財政稅收帶來的影響,主動利用好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經濟杠桿,驅動企業形成去產能的自覺,并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形成的落后產能的強制退出機制,才能真正促使落后產能平穩退出。
在GDP的指揮棒下,有些地方明明知道煤炭產能過剩嚴重、落后產能存在安全生產隱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但對淘汰落后產能十分消極,仍然不愿意下決心關閉落后礦井,反而保持著高漲的擴能熱情,對煤炭投資大開綠燈,在生產要素提供上給予極大優惠和便利。與此同時,由于配套機制不完善,去產能面臨諸多現實問題,也導致了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如此一來,落后產能沒有退出,過剩產能沒有壓減,反而導致產能越來越大,過剩程度越來越慘烈,也把煤炭行業推向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因此,煤炭去產能,政府作用十分關鍵。當前,中央的決心十分堅定,地方政府同樣需要真正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敢于直面落后產能退出給地方GDP和財政稅收帶來的影響,主動利用好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經濟杠桿,驅動企業形成去產能的自覺,并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形成的落后產能的強制退出機制,才能真正促使落后產能平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