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漲一陣,跌一陣,如同鐘擺一般來回搖擺行情已持續了一月有余;據寶源鋼網數據顯示,鋼材社會庫存已連續10周下降,全國主要城市的鋼材庫存已降至1332萬噸,為年內最低。目前正處于年底,資金面趨緊,貿易商操作趨于謹慎,下游的采購有所減弱,與此同時,環保與限電等利好消息已逐漸消耗,業內預計短期鋼價將窄幅震蕩。此外,再一次吹響了河北化解過剩產能的號角。如今,環保壓產以及邯鄲地區限電的利好消息均已經逐漸消化。
在限電減產風波過后,后期粗鋼產量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由于環保治理力度有所加大等因素,不少鋼廠的粗鋼產量有一定下滑。據寶源鋼網數據顯示,12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169.51萬噸,旬環比下降0.81%,全國粗鋼日產量估算值為201.29萬噸,旬環比下降3.7%。對于目前的庫存量,目前處于過去5年較低的水平,這個較低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絕對值本身比較較低,二是相對于粗鋼產量數據而言就更低了。
盡管庫存降至低位,但有不少貿易商表示,現在的市場環境較以往不同,囤貨風險較高,因此基本以低庫存操作,貿易商對于冬儲的意愿并不高漲。目前,部分市場仍有資源緊缺的現象,商家對于價格深跌意愿并不強。同時,有分析人士表示,貿易商冬儲意愿降低,加之正處于年底,資金面趨緊,下游的采購有所減弱,預計短期鋼價仍將窄幅震蕩。
如何對待鋼企這個“孩子”?
在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既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推動河北轉型升級的關鍵性舉措。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河北鋼鐵產能位居全國第一。雖然鋼鐵產業的發展,帶來了GDP的提升,但也帶來了嚴峻的環境問題,不加遏制可能演變為政治問題,處理不好還可能引發穩定問題。鋼鐵企業是老板的“孩子”,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功臣。在這場治理大氣污染的攻堅戰中,有必要在這個“孩子”的出生、管理、教育的問題上,重新思考一下。
由“二有”轉變為“一聽一看”,人民群眾和生態環境不允許辦的,堅決不能辦。在鋼鐵企業的“管理”上,政策約束要硬。政策的約束懲罰更加直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鋼鐵企業的“教育”上,市場調節要軟。鋼鐵企業不僅僅是企業老板的“孩子”,也是市場的“孩子”。如果對鋼鐵企業一味的硬約束,容易造成新的問題,所以還要結合市場的自動調節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教育”作用,把這個“孩子”交給市場。壓減鋼鐵產能不僅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還要有“寬嚴相濟”的智慧,這樣才能在確保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不出現由“硬著陸”帶來的穩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