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鞍鋼股份煉鋼總廠系統化降成本工作穩步推進,承擔的10余項降成本課題全面啟動。其中,與鞍鋼股份產品制造部、煉鐵總廠聯手實施的“鐵鋼界面能量流網絡的優化改進”項目取得重要突破,一分廠、二分廠轉爐爐前鐵水直兌率分別提高到80%、70%,鐵水入爐溫度提高10攝氏度左右,核算噸鋼成本降低5元/噸。
鐵水經由鐵水罐運往煉鋼工序的過程中,受溫降影響,鐵水及渣極易黏附在罐壁周圍,形成“掛臘”,造成單罐入爐鐵水量減少。為保證冶煉所需,轉爐爐前通常需要再次“折鐵”,即將一罐以上鐵水折入空鐵水罐中,再到爐前進行兌鐵。折鐵增加了鐵水溫度的損失,一次折鐵溫度會降低30度左右。
眾所周知,在鋼鐵冶煉過程中,能量的損失就意味著成本的升高。煉鋼總廠鎖定這一環節,與鞍鋼股份產品制造部、煉鐵總廠攜手,制定出一系列優化能量流網絡的有效措施,系統降低成本,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三方配合,優化鐵水罐調運模式,通過減少鐵水罐在線運行個數,根據生產計劃合理要鐵、分次調鐵,加強返罐等措施,提高鐵水罐周轉率,降低運行過程中的溫度損失,進而減少“掛臘”;另一方面,積極采取措施,對極易“掛臘”的鐵水罐罐沿進行處理,減少兜鐵,加強罐皮超重監視,確保鐵水流凈。
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鐵水“掛臘”現象大為減少,入爐鐵水量得到保證,不僅折鐵率顯著降低,轉爐爐前單罐兌鐵率也顯著增加,大大降低了鐵水溫度在此過程中的損耗。
該廠相關負責人表示,冶煉工序上下游攜手,系統化降成本,打破了以往各單位只從自家內部優化成本的局限性,共同研究冶煉各種成本費用的損失在哪兒,怎樣協同控制,為降低成本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