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產能出清、行業整合的過程也會催生真正的強者。2016年5月29日,世界鋼鐵協會發布了《世界鋼鐵統計數據2016》收錄了2015年世界粗鋼產量居前50名的鋼鐵公司,江蘇省三家鋼企入圍,沙鋼集團、中天鋼鐵、南京鋼鐵分別位列第6位、第42位、第45位。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沙鋼在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058億元,利潤18.9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在前所未有的行業整肅和市場飽和面前,沙鋼是如何從供給側發力的?
去產能勢不可擋
事實上,作為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沙鋼并非沒有遇到產能出清的問題。2015年7月,在被沙鋼集團收購重組5年后,有著50年歷史、產能250萬噸的無錫錫興鋼鐵就走上了關停之路。產能處理的過程必定充滿艱難困苦,但是只有淘汰落后產能,給有效供給騰出空間,優質產能才能輕裝上陣,激發活力。
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表示:“該停堅決停了,該關堅決關了,留下的我們覺得還是需要的產能,有競爭能力的產能,我們現在保留的產品有三分之一,接近三分之一競爭國際市場。”
對癥下藥——實施“兩高兩提”戰略
如何改變過去的低效結構和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重需求、重質量是關鍵。在沙鋼,供給側改革因此有了個更加實在的名字叫做"兩高兩提"戰略工程,從上到下一聽就明白,執行起來也特別得力,具體說來兩高就是開發高端目標用戶和高附加值產品,兩提是提升高附加值產品銷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應對市場壓力的能力。
過去幾年,沙鋼每年都要投入銷售收入的2%-4%來進行科技研發,開發了包括鋼纖維橋梁鋼板,耐海水腐蝕可達百年的海工鋼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板材、線材品種280個,獲得上百項國家專利,產品應用于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京滬、哈大高鐵等國內外重點工程。
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表示,要補短板,還要和國際比進入先進行列,這是未來中國鋼鐵工業在這一輪供給側改革必須要走的路。
降成本之路任重道遠
除了研發面向高端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沙鋼也面臨著進一步降本提效的壓力。隨著"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和《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相繼發力,噸鋼成本將增加80-100元。
沙鋼集團機修總廠負責人張林說:“采用檢修派工,取消外包團隊,每年可節省用工成本2000萬。”通過類似的精細化管理,2015年沙鋼累計挖潛增效超25億元,實現噸鋼降本15.13元。與此同時,延伸產業的貢獻逐漸增大,投資建設的玖隆物流園,目前入駐企業1800家,年產值超過1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