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政策執行到位,焦煤資源供給偏緊
據筆者介紹,此次調研的企業均表示,目前“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組織生產”的政策落實比較到位。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監管層對政策執行的監督比較嚴格,煤監局可以每日監測下屬煤炭企業的產量,企業瞞報虛報的難度很大;二是煤炭行業國營占比較大,對政策執行自覺性較高;三是在違規和不確定的利潤之間,企業缺乏違反政策的動力,對國營企業而言更是如此;四是去產能政策帶來了全行業利潤的回升,企業樂見其成。
據統計,上半年我國原煤產量為16.3億噸,同比下降9.7%,這一降幅較1—5月的同比降幅繼續擴大,驗證了煤炭限產政策的執行力度。煉焦煤供給同樣如此,5月煉焦煤產量為3462萬噸,同比下降18.7%,單月產量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實際上,在調研過程中,有企業反映減產造成了焦煤供給偏緊的格局,進而影響到焦化企業特別是獨立焦化企業的生產。
焦化企業已有利潤,環保因素影響供給
據調研了解,目前焦化企業普遍存在高低不同的利潤,焦化企業生產動力充足,基本滿負荷運行,部分企業甚至超負荷運行。利潤是企業生產的指揮棒,此言不虛,但是目前焦化企業的滿負荷情況,并不意味著焦炭市場出現供給壓力。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一是調研企業在市場中處于優勢地位,所以企業運營指標較好,但是有些企業去年經營困難被迫停產后,已經無力復產;二是就全國范圍來看,由于中央環保督查組的巡查,焦化企業生產已經受到影響;三是焦煤原料的偏緊影響到焦化企業的生產,限制了焦化產量持續擴張。數據顯示,1—6月,我國焦炭產量為21577萬噸,同比下降4.4%。然而,1—6月,我國生鐵累計產量為34533.2萬噸,同比降幅為2.1%,顯著低于焦炭產量的同比降幅。
鋼鐵企業原料補庫,運輸問題形成干擾
山西并非鋼鐵的主產地,相較于沿海企業而言,其鐵礦石原料的物流成本較高。不過,據調研的兩家鋼鐵企業反映,均已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實現盈利,噸鋼利潤在200元左右。這不僅反映了企業的降本成效,也折射了鋼鐵行業的現狀。
在鋼鐵企業有利潤的情況下,焦化企業的采購價格也有了提價空間。在傳統的產業博弈中,相對于鋼廠而言,焦化企業處于弱勢地位,但是近期由于鋼廠焦炭庫存偏低且生產意愿較強,焦化企業的采購價格出現連續上調。
此外,由于暴雨造成的運輸問題尚未解除,造成了焦炭發貨不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焦炭價格的上行動力。數據顯示,7月三大港口焦炭總庫存均值為234.5萬噸,而6月這一均值為242.2萬噸,5月這一均值為259.8萬噸。也就是說,7月的焦炭港口庫存顯著低于5月和6月。
綜合來看,目前煤焦鋼基本面均處于偏強格局,企業情緒也較為樂觀,這都將支撐焦炭價格走高,預計焦炭1609合約期價突破年內高點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