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鋼鐵集團唐鋼青龍爐料公司(以下簡稱“青龍公司”)徹底打了個翻身仗!
1月~10月份,青龍公司共產銷氧化球團164萬噸,同比增加33萬噸;實現營業額16.7億元,挖潛數額超過公司指標4276萬元,利潤1173萬元。
從最初的等市場、要政策、連年虧損,到如今的客戶盈門、獨當一面、扭虧為盈,青龍爐料公司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完成了從生產型企業到生產經營型企業的華麗轉身。
爬坡過坎改革發力
2007年3月24日,青龍爐料公司正式奠基開工。作為青龍縣山神廟循環經濟示范園的“一號工程”,這座工廠寄托了當地政府和股東們的厚重希望。然而現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順利。2008年,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召開,剛剛開工的工程停工待命;同年,金融危機迅猛來襲,巨大壓力下,共同出資的四大股東中有兩家宣布撤資。到2010年7月15日,青龍爐料公司才正式點火投產,僅3個月即達到設計的2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可由于市場需求疲軟,企業產能得不到充分釋放,又遭遇連年虧損……
經歷了兩年的虧損,青龍人痛定思痛,決心背水一戰,在發展戰略上走出對唐鋼母公司的依賴,將目光投向外部,真正接受市場的考驗。
市場化運作的第一步,青龍爐料公司選擇從改變束縛企業發展的舊有生產組織模式入手,對原來所設的部門進行大力度撤并,僅設綜合管理部、生產技術(安全)部、營銷部和原料、焙燒、動力這“三部三車間”,所有資源圍繞生產線配置,減少了重復管理和中間環節。
配合部門的調整,青龍爐料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考核制度,使各環節人均勞動效率得到極大提高。青龍爐料公司營銷部部長王忠民介紹:“在我們的料倉,你經常能看到最后一班生產結束料倉里也露出了水泥地面,這是我們要求的零庫存。可真正能做到零庫存,而且不影響生產,離不開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精準的管理。”
為有效降低成本,擴大產品競爭優勢,青龍公司一方面深入市場調研,充分掌握資源信息,合理控制采購流向,使精粉采購價格低于同期市場價格20元/噸以上;另一方面優化配礦結構,實現經濟配比,全力降低費用消耗。生產部技術員宋雅賢介紹:“生產過程中,我們對礦粉計劃、采購、取樣、化驗等全方位監控,各部門嚴格費用控制,每天制定報表,對消耗情況進行記錄,發現消耗增高,立即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青龍公司初步實現全員點檢制,提高點檢技術標準,定修周期由1個月延長至3個月,今年8月~9月份,青龍公司連續兩個月實現產銷雙20萬噸,為保證全年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變革為青龍公司提升了人均勞動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更為其走向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該公司產品的抗壓強度,轉股指數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全部進入同行業前三名;今年新開發的鈦球,比普通氧化球團增創效益10元/噸,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對接市場帶來生機
在當前嚴峻市場形勢下,鋼鐵企業舉步維艱,球團企業更是紛紛減產停產。而青龍爐料公司卻因為訂單太多,在今年連續兩次推遲檢修時間,他們的客戶資源是如何得到的呢?
“掌握信息很重要,尤其是上游原材料的信息和下游客戶的需求信息。”王忠民介紹。每天該公司銷售人員都會從網站上獲取第一手的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的價格變化情況。王忠民說:“有了這些信息的幫助,我們就可以及時調整原料的進購價格和產品的銷售價格,合理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由生產型向服務型企業轉變是青龍爐料公司開拓市場的又一法寶。在青龍公司營銷部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全國貨物運輸圖和一張全國鋼鐵企業分布圖,部門領導要求銷售人員將這兩張圖牢記在心,提到某位客戶時,與之相關的企業規模、地理位置、運輸條件、對球團礦的需求量、周圍可采購的球團礦企業有哪些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營銷部副部長左萬里介紹:“掌握這些信息是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我們堅持銷售產品首先要銷售人品,無論什么情況都要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青龍公司銷售人員在合同簽訂前會站在專業的角度幫客戶分析球團礦應如何選擇、運輸、存儲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合同簽訂后會按客戶要求及時發貨,對物流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延誤提前作出預判,減少客戶損失。由于服務周到、細致貼心,很多客戶在合作過程中和銷售人員成為了朋友,這也使得雙方的合作變得更加穩定。
此外,為確保資金安全,青龍公司對外銷售始終堅持先付款后發貨的模式,保證了流動資金周轉。一個良性的循環模式讓青龍爐料公司在低迷的市場上越戰越勇,到目前,除了唐山周邊市場,青龍爐料公司又相繼開發出山東市場、石家莊市場、天津市場、秦皇島市場等,外銷比例達到76.80%。
“從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讓我們變成了市場人,增強了對抗市場‘嚴寒’的能力,我們的工作會做得更好!”面對未來市場的挑戰,青龍爐料公司黨委書記楊茂林的話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