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職工講清形勢的同時,煉鋼作業部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做出周密部署,要求在做好本職工作保證生產安全順穩的前提下,解決各作業區提出的清掃難點問題。安排TPM專業與文明生產專業相互配合,重新劃分了工業保潔區域,明確了現場保潔標準,并且提出:保潔標準不能降!
煉鋼作業部開始出現新的景象,各個TPM小組的“兩源治理”與工業保潔結合了起來,黨小組活動與工業保潔結合了起來,生產間隙,現場到處是風風火火打掃衛生的身影。全國勞動模范、股份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郭玉明,北京市勞動模范、股份公司首席技師周立武,都帶領班組職工在轉爐平臺上揮舞掃把,揮灑激情。
一級帶著一級干
無論什么工作,關鍵一點,看領導怎么干。這也是煉鋼作業部推行自主工業保潔時首要考慮的問題。
煉鋼轉爐高層平臺、參觀通廊等保潔標準高的地方是高難區域,在劃分保潔范圍時,這些區域明確劃歸作業部領導、科室專業人員及各作業區白班人員。方案出臺后,有些管理崗位的人員“不想去打掃衛生”,但更多的聲音是:“連保潔都干不了,也就沒資格去干管理。”每次去現場保潔,都是部領導拎著防塵口罩先到樓下召集大家,除了工作離不開的,其余人員全部下現場打掃衛生。
政工室李仁偉清晰記得打掃現場的情形。政工室和綜合辦負責的區域是二煉鋼轉爐41.9米平臺,位于轉爐爐后,高溫、粉塵量大。第一次上去打掃時,有人掏出手機想拍照,結果手機被“烤”得直接死機。在部領導帶領下,從北端開掃,經過100多米,直到南端的垃圾排放口。大家戴著防塵口罩,喘著粗氣,一會兒工夫口罩的濾芯就被堵塞了。大家干脆摘掉口罩,很快個個都變成了“泥猴”。
一煉鋼中包鑄余傾翻作業在廠房內,離板坯參觀通廊較近。每天鑄余傾翻作業,通廊就會很快覆蓋上一層灰。特別是暑期,一煉鋼生產節奏較快,廠房炎熱難耐,通廊上的溫度高達50攝氏度,人在上面走時,很快就嘩啦啦地一身汗。三伏天,一板坯四班作業長朱金鐘、崔永生、甄朋、龐劍峰帶頭利用鑄機生產準備間隙打掃中包平臺,作業區領導和白班人員把參觀通廊的保潔工作承包下來。
“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這在煉鋼作業部不是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具體行動,也正因如此,自主工業保潔工作才有了定力。
彰顯的是精神
煉鋼作業部全員自主保潔工作推進時,有職工反映:大家都去打掃衛生,是不是不務正業、本末倒置?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繼續“掃描”這些手持掃把的人。
在二板坯主控室,現在只剩下三把椅子,緊挨在一起,過去可不這樣。建廠初期,板坯切割班組單獨建制,班組在地平面上。兩臺鑄機和對應的四臺切割機由6位職工操作。如今,兩臺鑄機的控制電腦、四臺切割機的控制電腦分別居于主控崗位兩側,由3人操作,而這3個人也是手持掃把的人。同時,一精煉CAS爐班組和LF爐班組合并。現在,兩座煉鋼廠各作業區正抽調人員參加天車工培訓班,下一步遙控式天車也將由各作業區自己操作,前提是人員不增加。
正是這些手持掃把的人,工作間隙雷厲風行完成清掃后,迅速回歸自己的崗位。鋼鐵料消耗指標在他們手中逐年降低,達到行業領先水平。2號、3號與1號電除塵器相繼在他們手里建成運行,成為全球第一套轉爐濕法電除塵系統。目前,設備運行穩定,凈化后的煙氣實現達標排放,滿足國家和地方的環保要求。他們生產出的高級別管線鋼鑄坯中心偏析合格率達到100%,汽車鋼在寶馬公司保持連續四個月零缺陷,硅鋼產品通過專家評審……
埋頭揮舞掃把的煉鋼人,有著他們自己的夢想。他們為自己定下的近期“小目標”是:實現一座轉爐出鋼過程全自動穩定控制,減少崗位人員,提高勞動效率;完成無副槍自動化煉鋼工藝固化,實現一座轉爐無副槍自動化煉鋼率100%,并具備向其它爐座推廣條件;建成并運行二煉鋼板坯庫自動倉儲系統,提高板坯庫管理能力,提升板坯在庫中運轉的到位率、準確率以及數據共享能力。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把掃帚折射出了煉鋼人的擔當。他們用手中的掃把精心寫就了16字的“煉鋼精神”:堅忍不拔,精細苛求,學習領悟,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