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大幕已經開啟。
舞臺中央,以“代表民族工業,擔當國家角色”為己任的河鋼,正以國際化姿態與“一帶一路”倡議同頻共振,向著建設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目標奮力前行。
提升順勢而為的全球化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到河鋼塞爾維亞公司視察,標志著國家對集團整體工作,特別是對集團國際化戰略的肯定,為我們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讓我們進一步堅定了打造全球性鋼鐵企業的信心和決心
5月13日,集團董事長于勇在北京與斯洛伐克經濟部長彼得·濟加舉行會晤時表示,河鋼十分看好斯洛伐克未來的發展,在適當的時機,會選擇在斯洛伐克進行投資。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集團高度契合國家戰略,將發展觸角延伸到歐洲腹地,并頻頻落子,國際化腳步越來越快。
集團國際化步伐愈加堅定從容,來自于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的成功實踐。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鋼塞爾維亞公司視察,對集團國際化戰略給予肯定,對將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中東歐國際產能合作樣板工程提出殷切希望。
該公司是集團首個海外全產業鏈生產制造基地,也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鋼鐵企業在歐洲收購的首個鋼鐵項目,肩負著為中國企業借助“一帶一路”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借鑒、發揮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同時,該公司所在之地位于東南歐巴爾干半島中部,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中東和非洲的陸路必經之地。通過在此布局,使集團在中東歐擁有了本土化“全球制造平臺”,為集團挺進歐洲地區,加快實施全球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然而,此前鋼廠已經連續多年虧損。要使一個深陷虧損泥潭的企業快速走出困境,著實考驗著集團國際化經營、業務改善,以及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
企業未來能走多遠,自身的定位很關鍵。
去年6月份,在項目交割前,于勇董事長在與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座談時明確提出,“大家必須意識到,這個企業不是我們幫忙的一個企業,也不是我們臨時給予技術咨詢的企業,而是實實在在我們自己的企業。”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讓企業快速恢復活力并贏得未來”成為每個參與項目人員的共同目標。
在企業海外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不同地區法律、經濟、文化等不同經營環境帶來的挑戰。集團在接管該鋼廠過程中,同樣遇到了其他企業也曾有過的“水土不服”問題。
面對挑戰,河鋼人從來都不缺少解決問題的智慧。在對鋼廠進行深刻解讀后,集團清醒地認識到,雖然鋼廠暫時陷入了困境,但是這個企業在多年的市場歷練中沉淀了許多先進的制度和理念,尤其是擁有了一支優秀的團隊。集團提出,絕不輕易觸碰原有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必須依靠塞方員工把這個企業管好。
集團縝密部署、統籌謀劃,圍繞將該公司打造成歐洲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這一目標,制定了運營管理方案,以及未來一年半時間的階段性經營目標,創新提出“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個本地化”原則。在此基礎上,集團將先進的管理、技術、資源等優勢,與鋼廠原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客戶理念等優勢有機結合,真正發揮各自所長,實現了優勢互補。
資源配置能力的強弱,是影響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的因素。
此前,斯梅代雷沃鋼廠是區域性鋼鐵企業,采購半徑相對較小,制約了自身資源配置能力。
集團充分發揮多年來全球化過程中培育起的強大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依托河鋼德高的全球營銷和服務平臺,為該公司帶來了優質的原料資源和珍貴的高端客戶資源,有力促進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僅用半年時間,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就實現扭虧,今年以來生產經營持續向好。
在河鋼塞爾維亞公司快速恢復活力的同時,集團也在不斷提升國際化發展能力,進一步堅定了 “路徑自信”。
正如于勇董事長在回答如何應對全球化挑戰時所言,“一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成長性和順勢而為的能力。當擁有這個能力后,企業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培養出自身的競爭力。”
向世界展現影響力
必須加快“走出去”步伐,實現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在全球擁有自己的市場和客戶,代表民族工業、代表國家,向世界展現影響力
“河鋼斯梅代雷沃鋼廠是中塞兩國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的早期成果,對于中東歐乃至整個歐洲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示范作用。”近日,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李滿長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商與綜合服務商之一,集團一直將“代表民族工業,擔當國家角色 ”作為自身使命和目標。
“加快走出去步伐,代表民族工業、代表國家向世界展現影響力。這不僅是一個鋼鐵企業置身國內實施‘差異化’戰略的體現,也是一個行業置身全球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成為全體河鋼人的共識。
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考量和責任擔當,近年來,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快產業鏈全球化布局,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打造“全球擁有資源、全球擁有市場、全球擁有客戶”的“世界河鋼”。
通過控股德高,集團一舉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營銷網絡和金融貿易平臺、資源配置平臺、國際化人才整合平臺,擁有了世界上最前沿的風險控制、金融管理、商業網絡、管理架構的高端人才,以及世界級品牌和良好的商譽,成為世界上營銷網絡最發達的鋼鐵企業之一。
如今,集團在全球五大洲都有投資和合作伙伴,在110多個國家有戰略伙伴和客戶,西門子、卡特彼勒、海爾等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巨頭,融入到河鋼的“朋友圈”,并逐步建立起穩固的合作關系。
憑借成功控股德高公司,以及在歐洲其他項目投資中為推進中歐企業合作共贏所發揮的顯著作用,集團在去年10月召開的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跨境投資盛會——第七屆國際資本峰會(ICC)上,被授予中歐企業合作大獎,成為國際資本峰會創辦8年以來,我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制造性企業。
這是僅僅時隔9天,集團再次榮獲的國際性大獎。正如此前作為國內唯一企業榮獲世界鋼協年度“可持續發展卓越獎”一樣,此次獲獎,河鋼同樣是國內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企業。
“走出去”,絕不僅僅是為了在海外擁有更多資源、客戶,以及更大的市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把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品牌形象樹立起來。
在全球布局進程中,集團始終堅持攜手共贏的理念,不僅提升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更有力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作為集團海外布局的另一“重子”,河鋼南非PMC公司自集團主導運營以來,通過提高工作標準,挖掘內部潛力,最大限度配置好現有的資源,使生產經營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達到相當高的高度。2016年,在全球資源類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嚴峻形勢下,該公司成為南非唯一一家逆勢盈利的企業。
從叩開世界的大門,到逐步融入世界,再到向世界貢獻河鋼力量……在世界鋼鐵舞臺上,快速崛起的河鋼正不斷占據重要席位,擔當重要角色。
3月18—20日,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在北京舉行。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集團董事長于勇應邀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并圍繞制造業全球布局新趨勢發出河鋼聲音。
如今,集團的影響力已經成為重要的無形資產,集團在鋼鐵行業中獲得了國內最好的金融支持,同時,國家相關部委對集團給予了高度支持。3月30日,集團在境外成功發行3年期5億美元高等級無抵押無評級固息債券,創國內相關企業中無評級債券中的最低定價。
集團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為集團職工成長搭建了更加廣闊的舞臺。4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11屆模擬煉鋼挑戰賽世界總決賽上,集團職工周文濤摘下了職業組桂冠,向世界展示了河鋼青年職工的風采。
“世界河鋼”的發展成果和發展勢頭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可。
在近日公布的中國鋼鐵企業品牌排行榜中,集團位列鋼鐵行業十大卓越品牌第二位。截至目前,集團已連續8次上榜《財富》雜志世界五百強名單,排名從最初的375位大幅提升到目前的201位。
闊步走向世界
河鋼建設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需要融入世界,成為世界的河鋼,共同創造并共同分享世界鋼鐵工業進步的成果。全球化為河鋼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讓河鋼獲得了全新的發展路徑
一個世界性的企業,一定是一個開放、包容性的企業。
國際化的成長經驗和經歷,讓成功“走出去”的河鋼人,視野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通過與世界先進企業的深度合作,努力尋找并消除在管理、技術、營銷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任何一個實體企業,技術支持永遠是最重要的。
“過去,集團在技術方面還是跟隨者。” 河鋼鋼研工藝研究所所長孫力說,“補齊‘短板’,實現向引領者的跨越,是產業升級、全面提升競爭力的戰略需要,更是貫徹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打通鋼鐵產業鏈與創效鏈的責任擔當。”
集團加強產業與技術資源的高效融合,全力打造能夠匯聚全球創新要素、開放式的協同創新平臺。
與中國科學院等科技資源高地深化戰略合作,聯合組建河鋼東大產業技術研究院、河鋼集團—昆士蘭大學可持續鋼鐵創新中心、河鋼—海爾家電用鋼創新研發中心,加強與世界鋼協、瑞典國家冶金研究院交流……
通過搭建國內外多學科、多層次的協同創新平臺,以及國際化科研共享和交流互訪平臺,為集團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提供了不竭動力。
6月20—21日,集團承辦的世界汽車用鋼發展趨勢與應用技術研討會召開。2016年,集團正式加入世界汽車用鋼聯盟,該聯盟成員包括安賽樂米塔爾等20家全球最大的汽車用鋼生產企業,其成員汽車鋼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80%以上。當年,集團實現了汽車用鋼“整車造”、家電板“全覆蓋”。今年,集團更是助力“華龍一號”建設、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在國家眾多重點項目建設中留下了“河鋼印記”。
在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集團還不斷接受和融入新的經營理念、移植新的商業模式。
歐洲許多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沉淀了很好的商業模式、工藝技術、客戶理念,以及高端的市場份額。集團在加快走出去的過程中,將這些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化為己用:在鋼鐵行業率先推行大客戶經理制;以“跨界”思維學習海爾管理模式;借鑒歐洲先進模式,推進管理扁平化流程再造。
在不斷吸收融合先進商業模式和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集團收獲了比“經濟價值”更寶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了一條獨具河鋼特色的全球化發展之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絲路基金總經理王燕之說,“河鋼國際化發展的戰略和成就,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同。河鋼以海外發展的實際能力和突出業績,贏得了我們的充分信任。”
目前,集團海外板塊布局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現擁有“四鋼兩礦一平臺”,包括河鋼德高公司、河鋼南非PMC公司、澳大利亞威拉拉鐵礦、河鋼塞爾維亞公司、河鋼德高馬其頓公司、河鋼德高南非開普頓公司、美國克拉赫公司,以及22個海外服務中心。直接或間接參股、控股境外公司約70家,投資遍及美英、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瑞士、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員工達1.2萬人。
河鋼,正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