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潛:跨區域跨專業維修
近日,吊車部更換鋼絲繩檢修現場,檢修隊伍比之前強大了許多,還有許多新鮮面孔。經過了解,他們是來自于吊車部各工段各區域的吊車司機。
吊車部積極發揮第二工種作用,讓吊車司機參與吊車設備檢修,適應當前生產不飽和、需抽調外援的設備維檢現狀。吊車司機參與更換鋼絲繩、更換鉤頭已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吊車司機參與全員設備點檢、維修,使設備受到更全面點檢維護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把專業的檢修隊伍解放出來,開展更專業的解體點檢,承擔更多急難險重任務。2016年,吊車部全年沒有設備運行故障。
日常維護檢修皮帶是原料部的強項。7號鑄機定修時,轉爐和鑄機同步檢修,檢修力量緊張,煉鋼廠調動原料部職工更換制鋼一部7號精煉大傾角皮帶,緩解檢修力量不足的矛盾。6號、7號鑄機更換大包臺油缸屬高空作業,空間狹窄、油缸自重大,工期緊、施工難度大,以前高難度、危險性大的檢修項目都是外委檢修更換。制鋼一部自主挖潛,克服種種困難,精心組織,利用5號鑄機擴容改造前遺留下來的液壓缸淘汰備件,經過改造配置閥塊重新使用,圓滿完成更換作業,節省備件費用和施工費用85萬元。
跨區域跨專業維修,充分整合維檢力量,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員調配組織更加便利、合理,實現人員跨區域集中組織,檢修力量得到增強。在此基礎上,相互檢修、相互學習,提高職工的實際操作技能,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檢修時間。
提質:集中力量干大活
5號鑄機年修及8號爐爐役修現場,檢修職工有帶藍色安全帽的、紅色安全帽的、黃色安全帽的,還有帶白色安全帽,每一種顏色的安全帽,都代表著他們來自不同的單位。
今年小方坯鑄機年修、5號鑄機年修及8號爐爐役修期間,煉鋼廠維檢部、制鋼一部、制鋼三部、吊車部、原料部、自動化部都參與到中修工程中。制鋼一部、吊車部、原料部積極安排倒班職工休息班次參與檢修,同時還要保證本部門生產。
制鋼一部、吊車部、原料部日常不負責5號鑄機和8號轉爐設備,但在中修中承擔了泵站、旋流井、配水室的檢修項目。水系統是這次中修的關鍵項目之一。5號鑄機5年沒有中修,各吸水井淤泥深達1米,泵站所有閥門需解體檢修、清理水垢,配水室閥門也要打開清洗。原料部、制鋼一部、自動化部共同清理5號鑄機關鍵部位二冷室5個區54套調節閥、濾芯、截止閥,節省費用70萬元。5號鑄機有兩個過濾罐,每個過濾罐填料82.7立方米,重量120噸,更換勞動強度大、空間狹小、滿是油泥,以前都是外委施工。此次年修,制鋼一部、吊車部各負責一個,利用5天時間完成更換。
另一個區域,5號鑄機泵站閥門從來沒有進行過全部解體清洗,閥門結垢卡住、開關不靈活。吊車部負責泵站閥門的拆除、清洗和安裝,修復舊件節省費用近300萬元。把沒干過變成干過,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雖然節省費用不多,但增強了職工的信心,積累了寶貴經驗。
檢修時,全廠統一調配維修力量,跨部門區域、跨工種參與較為熟悉的檢修項目以及一些勞動強度大的作業,集中檢修力量干大活、多干活,最大程度減少外委檢修施工項目。
強兵:提升技能全員上陣
煉鋼廠設備維護特點之一是電焊作業比較多。該廠在2015年業余電焊工比賽的基礎上,2016年繼續舉行專業電焊工、二工種初級電焊工和業余電焊工比賽,鼓勵全廠職工干好本職工作、拓展第二工種,實現一專多能。
“制鋼一部”杯電焊工比賽本著實用、簡單、節省的原則,以制作7號鑄機連接件為實際比賽初賽項目,全廠共有194名職工報名參賽,其中專業電焊工43名,二工種初級電焊工27名,業余電焊工124名。比賽也是一場職工日常培訓,為提升技能創造了重要機會。賽后,維護班組一般“粘粘點點”的簡單電焊活,不再等專業電焊工,自己就干了。業余電焊工參與日常維護和檢修電焊作業,緩解了電焊活多人少的矛盾。
工藝人員了解一些設備知識、檢修技能,設備人員了解一些工藝技術知識,煉鋼廠設備和工藝互相授課,了解學習基礎知識和關鍵操作方法,取長補短。
技多不壓身。拿起槍能打仗,扛起鋤頭能種地,放到爐前就可以煉出一爐好鋼,這是怎樣一支隊伍?下一步,煉鋼廠不僅要達到全廠檢修力量調配,還要達到全廠力量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