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9%,繼續了企穩向好的態勢。宏觀經濟走勢向好帶動了煤炭需求的上升,煤炭價格繼續了去年年中以來的高位運行趨勢。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效益顯著改善,業績明顯回升。
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本文將煤炭和焦炭的采掘、生產及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50%或為最大業務比例的上市公司劃為煤炭行業,A股與B股市場共有37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
這3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4481.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76.3%;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8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47.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40.7億元,同比增長73.1%。這些數據充分顯示,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效益大幅回升。
2017年半年報顯示,37家煤炭上市公司平均銷售毛利率27.9%,較去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銷售毛利率超過30%的上市公司為19家,去年同期僅7家。毛利率最高的是大同煤業(601001,股吧),為59.7%,其次為陜西煤業,為54.5%。37家上市公司總資產報酬率為3.65%,較去年同期上升3.4個百分點,凈利潤率為10.5%,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7個百分點。說明煤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升,經營狀況良好,徹底擺脫了前幾年的困難局面。
2017年上半年,37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僅有2家虧損,分別是安源煤業(600397,股吧)和云煤能源(600792,股吧),而去年同期虧損企業高達14家,占煤炭上市公司比重達38%。凈利潤最高的5家公司分別是中國神華(601088,股吧)、陜西煤業、兗州煤業(600188,股吧)、伊泰B股和中煤能源(601898,股吧),其中中國神華一家占整個煤炭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比重下降到50%,而前兩年均占三分之二左右。
前幾年,由于煤炭市場不好,煤炭上市公司經營困難,債務高企,融資成本不斷提高,償債能力一直為市場所擔憂,甚至一些金融機構唯恐避之不及。從今年半年報的數據來看,37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到51.5%,較去年同期下降8.2個百分點;長期債務占比為24%,較去年同期下降3.7%。總的來看,煤炭企業債務負擔盡管仍然不小,但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已經增強,這對于煤炭企業增加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都是有利的。
上半年煤炭上市公司效益改善的主要原因,還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經濟穩中向好帶動了工業生產的增加,也就帶動了煤炭價格的高位穩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工業生產的穩定,企業效益的改善,又帶動了工業投資的增加,上半年制造業的投資增長了5.5%。同時,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06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2%。工業生產的穩定增長和房地產投資的持續增加,拉動了煤炭下游的需求。作為煤炭的最大用戶,我國電力和鋼鐵行業煤炭需求不斷增長,這為煤炭需求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
另外,在需求增長的同時,我國煤炭供給增長有限。盡管2016年中以來,我國煤炭需求出現上漲,但我國依然在落實煤炭去產能的總體戰略,煤炭去產能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2017年我國煤炭退出產能達1.5億噸。7月18日發改委表示上半年煤炭去產能1.11億噸,已完成年度任務74%。截至7月底共退出煤炭產能1.28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85%。其中,內蒙古、遼寧、江蘇、福建、河南、廣西、重慶7個省(區、市)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制約了煤炭供給的增長。因此,從供給來看,煤炭產量釋放受限。
盡管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國依然處在經濟轉型時期,不會再出現高增長,煤炭需求也難以持續增加,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并未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國家對煤炭行業供給側去產能的改革目標未變,如果不通過強有力的改革推動企業發展,一旦市場環境變化,企業的經營還會遇到困難。
同時,由于火電為煤炭的最大用戶,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火電企業的經營困難顯著增加。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在煤炭上市公司業績全面好轉的同時,火電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全面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0家火電行業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18.3%,但營業總成本上升35.6%,利潤總額下降20.4%,歸母凈利潤下降高達72.4%。同時,銷售毛利率下降54%,成本費用利潤率下降高達86%。
總之,從半年報的數據來看,煤炭與火電兩個行業依然處于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狀態,雙方的矛盾依然存在,這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混改已經開始,神華和國電的合并也已經實現,這將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只有通過國企改革,促使煤電雙方相互參股,逐步走上一體化能源發展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化解雙方的矛盾,實現共同發展,從而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本文將煤炭和焦炭的采掘、生產及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50%或為最大業務比例的上市公司劃為煤炭行業,A股與B股市場共有37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
這3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4481.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76.3%;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8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47.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40.7億元,同比增長73.1%。這些數據充分顯示,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效益大幅回升。
2017年半年報顯示,37家煤炭上市公司平均銷售毛利率27.9%,較去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銷售毛利率超過30%的上市公司為19家,去年同期僅7家。毛利率最高的是大同煤業(601001,股吧),為59.7%,其次為陜西煤業,為54.5%。37家上市公司總資產報酬率為3.65%,較去年同期上升3.4個百分點,凈利潤率為10.5%,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7個百分點。說明煤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回升,經營狀況良好,徹底擺脫了前幾年的困難局面。
2017年上半年,37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僅有2家虧損,分別是安源煤業(600397,股吧)和云煤能源(600792,股吧),而去年同期虧損企業高達14家,占煤炭上市公司比重達38%。凈利潤最高的5家公司分別是中國神華(601088,股吧)、陜西煤業、兗州煤業(600188,股吧)、伊泰B股和中煤能源(601898,股吧),其中中國神華一家占整個煤炭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比重下降到50%,而前兩年均占三分之二左右。
前幾年,由于煤炭市場不好,煤炭上市公司經營困難,債務高企,融資成本不斷提高,償債能力一直為市場所擔憂,甚至一些金融機構唯恐避之不及。從今年半年報的數據來看,37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到51.5%,較去年同期下降8.2個百分點;長期債務占比為24%,較去年同期下降3.7%。總的來看,煤炭企業債務負擔盡管仍然不小,但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已經增強,這對于煤炭企業增加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都是有利的。
上半年煤炭上市公司效益改善的主要原因,還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經濟穩中向好帶動了工業生產的增加,也就帶動了煤炭價格的高位穩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工業生產的穩定,企業效益的改善,又帶動了工業投資的增加,上半年制造業的投資增長了5.5%。同時,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06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2%。工業生產的穩定增長和房地產投資的持續增加,拉動了煤炭下游的需求。作為煤炭的最大用戶,我國電力和鋼鐵行業煤炭需求不斷增長,這為煤炭需求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
另外,在需求增長的同時,我國煤炭供給增長有限。盡管2016年中以來,我國煤炭需求出現上漲,但我國依然在落實煤炭去產能的總體戰略,煤炭去產能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2017年我國煤炭退出產能達1.5億噸。7月18日發改委表示上半年煤炭去產能1.11億噸,已完成年度任務74%。截至7月底共退出煤炭產能1.28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85%。其中,內蒙古、遼寧、江蘇、福建、河南、廣西、重慶7個省(區、市)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制約了煤炭供給的增長。因此,從供給來看,煤炭產量釋放受限。
盡管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國依然處在經濟轉型時期,不會再出現高增長,煤炭需求也難以持續增加,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并未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國家對煤炭行業供給側去產能的改革目標未變,如果不通過強有力的改革推動企業發展,一旦市場環境變化,企業的經營還會遇到困難。
同時,由于火電為煤炭的最大用戶,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火電企業的經營困難顯著增加。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在煤炭上市公司業績全面好轉的同時,火電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全面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0家火電行業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18.3%,但營業總成本上升35.6%,利潤總額下降20.4%,歸母凈利潤下降高達72.4%。同時,銷售毛利率下降54%,成本費用利潤率下降高達86%。
總之,從半年報的數據來看,煤炭與火電兩個行業依然處于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狀態,雙方的矛盾依然存在,這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混改已經開始,神華和國電的合并也已經實現,這將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只有通過國企改革,促使煤電雙方相互參股,逐步走上一體化能源發展的道路,才能從根本上化解雙方的矛盾,實現共同發展,從而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