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環保部評估中心組織的燈塔礦業采礦增能至270萬噸/年技術改造工程環評報告技術評審會在西鋼集團燈塔礦業公司召開。
環保部環境評估中心領導、國內頂尖礦山環保專家、遼寧省環保廳、遼寧省環境評估中心、遼陽市和燈塔市環保局、規劃局、環評單位北京中材地質環境保護研究所、設計單位黑龍江冶金設計規劃院等單位的領導和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專家組和與會人員通過詳細的現場踏查和論證,得出評審意見,一致同意:通過燈塔礦業小汪溝鐵礦115萬噸/年增能至270萬噸/年技術改造工程環評報告技術評審。同時,與會領導和專家對燈塔礦業科學的經營理念、創新的管理模式、先進的環保意識和高效率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燈塔礦業也因此成為國家環保部評估中心今年在遼寧省評審的四個項目中唯一獲得一次性通過評審的企業。
采礦增能270萬噸/年項目的申報對燈塔礦業乃至西鋼集團意義重大。一是通過增能改造,采礦產能由115萬噸/年提高到270萬噸/年,實現企業提產增效;二是通過增能實現增加擬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值的目的,為燈塔礦業進入資本市場做好準備。
燈塔礦業將該項目列為“希望工程”,也是“一號工程”,自上而下給予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項工作組,重點負責申報工作,謀劃、考察,確定方案,做了大量申報前置工作。由于國家政策趨緊、申報門檻增高,國家環保部對遼陽地區鐵礦企業形成的不良印象等諸多不利因素,曾使該項目的申報工作一度陷入重重困境,環保部不予受理。面對困境,燈塔礦業不畏磨難艱辛,堅定推進。公司總經理嚴國富親自掛帥,與項目組主要成員和遼寧省環保廳主要領導幾次赴京,向國家環保部匯報溝通,據理相爭,最終環保部在取得遼寧省環保廳對《遼陽市礦產資源規劃環評批復》和完成國家、省、市環保部門及大專院校四級聯動對遼陽礦山企業整合課題后,方同意受理。費盡波折,才使得申報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終一次性順利通過。
該項目歷經19個月的艱苦努力,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技術評審,標志著燈塔礦業取得270萬噸/年采礦權證已突破了最后一個“瓶頸”。
幾年來,西鋼礦業在生產過程中,始終以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發展循環經濟。采取巖、尾砂中選礦、水循環綜合利用、拋尾碎石深加工成建材石料、采選工藝上除塵設備、除塵灰加以利用等辦法,減少固體、液體的廢物排放,保護環境。廣泛應用變頻調速和節能燈,節約能源。在生態恢復上,本著“建設與保護并舉,開發與恢復同步”的原則,累計完成綠化恢復植被面積58.2公頃。礦區可綠化區域面積達到83%以上。硬化面積11.02公頃。現以初步實現了企業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相處。今年10月,遼寧省“青山工程”生態建設現場會在燈塔礦業成功召開,燈塔礦業成為遼寧省綠色礦山標桿示范單位,被推薦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