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之上游
“瘋狂的石頭”+“難兄難弟”
在鋼鐵行業的暴利年代,鋼材價格、鐵礦石價格和焦炭價格輪動上漲,也推動著國內鋼鐵行業、外國礦山、國內焦煤焦炭行業產能的擴張。
由于自產鐵礦石遠不能滿足國內鋼鐵生產的需要,我國鋼鐵行業對鐵礦石的剛性需求客觀存在。在鋼鐵產能持續擴張的背景下,鐵礦石的供需差距進一步被拉大,我國不得不進口更多以滿足生產。鋼鐵行業的過剩,刺激著資本進入采礦行業,鐵礦石產能近年來快速釋放。今年初,業界曾一度認為,今后國際國內鐵礦石供求關系將趨于平衡,礦石價格將步入下行通道,像2011、2012年支撐高價位的因素將不復存在。然而今年5月底以來,鐵礦石價格卻一直保持上漲態勢,尤其是進入7月以來,價格持續反彈,8月份拉漲至140美元/噸以上,遠高于業界120美元/噸的預期。
“現在鐵礦石的價格是上世紀90年代的8到10倍,鋼材價格水平和90年代相差卻不大。我國鋼鐵行業價格戰激烈,無序競爭將進一步削弱鋼企盈利能力。”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憂心,進口鐵礦石價格在高位上演“瘋狂的石頭”的劇集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動搖不了外國礦業巨頭的強勢,鋼鐵過剩卻刺激了國內焦煤焦炭行業的虛假繁榮。焦炭行業八成需求來自鋼鐵行業,現在焦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儼然已是難兄難弟。“十一五”以來,盡管國家加大了焦炭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但淘汰速度趕不上新建速度,和鋼鐵行業如出一轍。據中投顧問調研統計,目前焦炭行業過剩產能約8000萬噸,而且中小項目產能過剩率已經超過50%,加上寄生在鋼鐵企業內部的焦炭項目,整個行業的過剩產能恐突破1.6億噸。
■產業鏈之中游
鋼貿商加速優勝劣汰
今年3月,因鋼材產品市場價與出廠價倒掛導致虧損,杭州的沙鋼鋼貿商一邊集體銷售沙鋼部分產品,一邊聯合向沙鋼發公開信,要求鋼廠對2月份的計劃量繼續進行追補。此后,華東、華南的鋼貿協會也紛紛效仿,上演了中國鋼市上極為罕見的鋼貿商“造反”一幕。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的調研顯示,2012年我國鋼貿商有九成虧損,其余6%-7%持平,僅有3%-4%盈利。業內人士則更為悲觀,他認為鋼貿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不足5‰。
鋼貿企業向銀行貸款越來越難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以至于一些鋼貿企業甚至在擔保、連保中發生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的事件。《中國冶金報》調查發現,現在終端用戶拖欠鋼貿企業的貨款情況越來越嚴重,遼寧省鋼鐵流通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遼寧地區鋼貿商被國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拖欠占用的貨款達400億元以上。
新湖期貨近期調研發現,隨著鋼貿融資越來越難,市場上許多二級及更末端的鋼貿商已經逃離鋼貿市場,更多鋼貿商持續保持低庫存策略。因此,鋼材庫存壓力逐步轉移至上游鋼廠環節,這又反過來促使鋼廠的銷售渠道發生轉變——尋找直接銷售渠道,增加直供比例,努力尋求出口。
記者近期從華北地區百家鋼貿商的一個“抱團會”上獲悉,鋼貿商轉型之說由來已久,轉型方向包括做流通、中間加工、電商、“一站式”服務商等,但成功者寥寥,主要原因是缺錢。許多難以全身而退的一級鋼貿商,有的正在和鋼廠討價還價,擬將“協議戶”模式轉變成傭金模式;有的貿易商則抱團和銀行協商聯合貸款;還有的電商平臺和銀行對接,用物聯網技術推動鋼貿商做動產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