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MND5鋼板是法國RCC-M標準中的成熟材料,用于核級設備安注箱的制作。一直以來,均由法國公司生產制造,實行全球壟斷。但我國自主開發建造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設計制造中,對安注箱用18MND5鋼板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150℃高溫時抗拉強度必須達到600兆帕以上。
由于鋼種特性,進口18MND5鋼板在150℃高溫拉伸時,抗拉強度最多只能達到570兆帕,無法滿足“華龍一號”設計制造要求。外方專家指出,我國對于18MND5鋼板高溫性能要求不合理,不符合該鋼種的特性;如果中方必須堅持這一要求,外方將不再生產,拒絕供貨。為此,“華龍一號”設計方將目光鎖定國產化,相關專家多次來到鞍鋼,希望鞍鋼能夠為其開發出滿足需求的“華龍一號”用高性能18MND5鋼板。
憑借在中厚板產品研發、生產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及裝備優勢,鞍鋼積極著手研發。從2017年初開始,鞍鋼核電用鋼團隊歷時一年半時間,通過對鋼種成分及軋制工藝的調整優化,歷經實驗室及大生產多次試制,終于成功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在用戶各種嚴苛工況條件的檢驗下,鞍鋼生產的高性能18MND5鋼板綜合性能滿足各項指標要求,同時關鍵指標優于進口。“華龍一號”設計和制造方均對產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鞍鋼生產的高性能18MND5鋼板實現了對該產品的升級換代,屬于完全意義上的自主開發、全球首創,產品能夠完全滿足我國自主建造三代核電裝備的需求。
超越國外鋼企,勝出國內強勁競爭對手,鞍鋼用過硬產品征服了用戶,率先奪得18MND5鋼板國產化第一單合同約240噸,用于“華龍一號”寧德核電二期項目安注箱設備建造。截至目前,首批四張鋼板各項性能指標全部合格,已于7月成功供貨。
落實國家核電機組關鍵材料自主化開發政策,鞍鋼近年來加大核電用鋼研發制造力度。先后與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東方鍋爐、哈電重裝等20多家核電研發制造單位合作,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組建高精尖研發團隊。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刻苦攻關,鞍鋼核電用鋼已形成獨具鞍鋼特色的產品系列——核反應堆安全殼系列用鋼、核島主設備系列用鋼、核電常規島配套結構件系列用鋼以及核電不銹鋼及異質復合系列用鋼等四大系列核電用鋼產品,累計30余個品種,形成對核電機組不同裝備所需板材的全覆蓋。在實現核電板材國產化的同時,鞍鋼將持續與國內權威核電材料研發單位合作,致力于研發海上核動力平臺、第四代高溫汽冷堆、快堆等新鋼種,引領國內外核電用鋼發展,實現核電用高強度、高韌性碳鋼,高耐蝕、超寬規格不銹鋼板的全覆蓋,努力成為新一代核電用鋼標準的制定者和材料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