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2500立方米高爐于1994年4月25日建成投產,累計完成兩代爐役期。其中,第二代爐役自2007年6月18日投產至今已達11年零4個月。此次1號高爐大修工程是馬鋼順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升馬鋼高爐裝備和節能環保水平,落實高爐品牌建設規劃,提升馬鋼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工程。工程計劃投資5.2億元、計劃施工工期123天。
本次大修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性工程,將結合節能、環保、技術升級等相關方面展開一系列大修項目。以“先進、實用、可靠、成熟、環保”為設計原則,采用國內外先進設備與技術;設備、材料的選擇立足于國內,總體工藝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同類型高爐的先進水平;采用精料、高風溫、高壓、高富氧、大噴煤等先進的冶煉工藝及相應的技術裝備,實現優質、高產、低耗、長壽、環保。工程完工后,不僅可大幅提高高爐經濟運行的質量與效益,而且能收獲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司對此次大修工程高度重視,早在去年11月份就開始系統謀劃部署。9月30日,公司專門召開動員會,對大修工程提出了“安全質量第一、工期控制有效、施工緊張有序、項目干凈徹底、精心打造品牌高爐”的明確要求,對各個具體項目進行了明細安排。大修工程準備工作啟動以來,EPC總包招標、施工總圖布局、管理制度匯編、技術協議與技術附件制定、長周期設備材料采購程序啟動、備品備件洽談、放殘鐵方案制定等各項準備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而爐頂41.85m平臺擴建、干法除塵基礎、煤氣脫鹽塔基礎、出鐵場南場外擴平臺、制粉三期工程、水渣電氣樓等11項提前施工項目已于此前陸續開工。
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二鐵總廠會同公司相關職能部門、總包方和參建單位,堅持大修工程施工前每周工作推進例會和安全例會制度,認真優化大修改造項目的工程設計、施工方案和資源配置,細化各項保障措施,緊鑼密鼓推進各項工作進度。在各方的協同推進下,1號高爐于10月9日12時55分開始降料面,10月10日5時58分,料面順利降至風口帶下。與此同時,出殘鐵各項準備工作也于10月10日凌晨全面展開;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連續奮戰,12時20分,爐內殘鐵奔涌而出、順著臨時出鐵溝匯入鐵水灌;16時16分,爐內殘鐵全部放完。
據了解,接下來1號高爐將進入為期3天的涼爐階段,涼爐結束后,扒爐工作將隨即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