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工藝過程提質量。為了便于成品質量控制,軋鋼廠組織技術人員結合新版國標要求,從基圓尺寸、擴張角角度及連接段形式、橫肋傾角等參數入手,對各規格成品孔型進行優化,從而確保了螺紋鋼各項尺寸和負差更易于控制。同時,還不定期組織人員檢查作業文件執行情況,通過查溫度制度、速度制度及料型執行情況,飛剪切損等細節控制,促進作業標準走向精細化控制的道路,確保了工藝技術要求在基層的準確落實。
抓設備維護提質量。只有穩定的工藝過程控制,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可控,而做好設備維護工作則是保證工藝穩定的基礎。軋鋼廠通過設備包機到人,關鍵設備分級管理,使設備的點檢、維護、維修形成了一個立體的交叉網絡。同時還對影響工藝穩定的加熱爐、活套、減速機、飛剪等進行重點監控,制定了活套維修和報廢標準,為剪刃定了剪切量要求,一改以往僅以宏觀判斷的模式,使得可控性更高。
抓對標學習提質量。為提高影響生產瓶頸問題的解決力度,軋鋼廠成立了以廠長親自掛帥的對標團隊,著重對影響成材率提升、負差提升、定尺穩定、活套穩定等問題進行重點對標攻關。通過擬方案、定措施、限時間、明目標,促進問題攻克。通過前期的對標,解決了ф14螺紋鋼四切分頻繁沖出口,ф12螺紋鋼生產精軋區故障多,產量低等問題。近期就螺紋鋼通條性差、單根負差與捆重負差偏差大、活套起落套慢等問題展開了對標。
抓制度細化提質量。軋鋼廠組織各級人員修訂完善了《軋鋼廠工藝制度匯編》《軋鋼廠質量管理制度》,對各牌號、各規格鋼材工藝質量控制點的具體要求進行跟蹤、驗證。力學性能作為鋼材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軋鋼廠技術人員堅持每天統計前一天的鋼材成分、性能情況,通過分析各區間批次量及占比,觀察鋼材性能走勢,從而便于采取相應措施,同時,規定當班班組管理人員每兩小時通過檢化驗系統查看一次鋼材性能,當性能波動較大時,親自對前后工藝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此外,還制定了《鋼材性能防控流程》,根據鋼材性能波動情況,明確了響應程序,夯實了各級人員責任,促使鋼材性能把控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