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劃,統籌安排,高效生產
每天由公司領導牽頭召開棒材軋機排產會,制定72小時排產計劃,其中高溫擴散不足批次的銷售已進行了增量,同時避免高低溫轉換,充分穿插過渡鋼進行生產。單組距排產量超過300噸。
繼續優化過渡鋼使用,經技術部門評審后,加熱工藝相差50℃以內的,均可不空步距,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加熱能力,提高了出鋼效率。
3月份,分廠領導提出研究棒材、線材加熱爐聯合高溫擴散課題。線材車間定修期間,棒材車間生產組距上存在成批次的高溫擴散軸承鋼,由生產安全科統一協調安排,技術質量科制定工藝,線材車間按照棒材車間的軋制時間進行高溫擴散。擴散完成后由加熱爐剔鋼輥道剔出轉棒材車間,棒材車間接收到坯料后從剔鋼輥道裝爐直接進行軋制。截至目前,共聯合高溫擴散生產240噸,節約3.5小時生產時間,提高軋機產量200余噸,且理化檢驗全部合格,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為后續聯合高溫擴散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堅決執行日修制度,將高溫擴散及長時間停車安排在白班,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利用高溫擴散時間進行設備維護、維修,保證了設備的穩定性,同時也達到了避峰生產的效果,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設備軟、硬件調整,設備改進,提高設備生產能力
縮短加熱爐爐梁動作周期。前期加熱爐爐梁行走一個周期54s,通過調整比例閥,做程序優化,現一個周期已縮短至41s。
縮短6架—7架之間的出鋼間隔。6架-7架目前間隔時間11秒左右,通過人工控制基本維持在間隔8-10秒,下一步自動化逐步實現程序,實現控制間隔6秒。
解決KCOCKS的提速后的檔位瓶頸。通過優化軋機減速機擋位組合,提高終軋輸出速度。由KOCKS廠家確認,高速擋位輸出力矩是否滿足提速生產,如可以優化,需對軋制表重新優化。(3月4日與KOCKS聯系,外方回復需要提供具體規格、鋼種和溫度,然后進行分析),3月份積累以上數據進行提報給KOCKS進行分析。
定尺檔板增加15米定位。現有鋸切定尺機無法生產7.5米倍尺。在科赫鋸定尺機處新增15米定尺擋板,機修廠正在制作。機修廠正在加工所需備件材料(完成約一半備件)預計15日左右全部加工完畢。
加強設備維護保養,降低設備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保障能力
消除科赫鋸故障,保證設備正常使用。一是對通訊電纜、模塊和接頭進行徹底檢查,降低掉電故障;二是水平夾緊改造備件已提報,減少換液壓缸時間。
消除打捆機易發故障,保證設備正常使用。一是聯系供貨廠家優化備件;二是加強日修和周修工作。
除了在保證生產高效、提高設備生產能力及設備保障能力上下功夫,第一軋鋼廠還通過一系列提速措施的落實,使棒材軋機提速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明顯效果,作業率提高了4.7個百分點,平均班產提高了19.1%。目前,棒材軋機提速工作仍在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