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織了河北省生鐵產能使用權首次公開掛牌交易及簽約儀式。此次交易出讓方為河鋼集團宣鋼公司,交易標的為25萬噸生鐵產能使用權指標,受讓方為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交易價格為每萬噸580萬元,交易金額為1.45億元。此外,河鋼宣鋼還有31萬噸生鐵產能指標正在辦理出讓審批手續,近日將再次公開掛牌交易。
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表示,此次交易拉開了河北省鋼鐵產能使用權通過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開掛牌交易的序幕,是以市場化手段實現鋼鐵產能使用權優化配置的成功探索。一是加快了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推動約束性資源使用權有序流動起到了促進作用;二是此次交易的每萬噸成交價格對今后河北省鋼鐵產能交易價格的確定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產能指標市場化交易在河北其實并非首例,早在2016年,河北省武安市引入市場交易辦法去產能,建起全國首個縣級鋼鐵產能指標交易平臺,2016年共壓減煉鐵產能241萬噸、煉鋼產能383.5萬噸,超額完成了年度壓減任務,跑贏目標任務時間表。
2016年,武安市組織專家和企業反復測算和溝通,確定了100萬元/萬噸的標準。該市按照所有企業都承擔壓減任務原則,以《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確定武安截至2012年底的裝備和產能為基數,計算出所有16家鋼企的產能占比,按此比例將去產能任務分配給企業。16家鋼企根據各自承擔的任務數,按每萬噸鐵、鋼產能各100萬元標準,繳納鋼鐵產能指標置換交易金,專項用于補償壓減裝備的企業。
利用這些交易金形成的“資金池”, 武安市建起全國首個縣級鋼鐵產能指標交易平臺,順利將年度任務落實到7家企業的3座高爐、6座轉爐上——市場競爭力強、效益好的企業,在保證裝備都為優勢產能的前提下,支付交易金,便可將壓減任務轉移出去;市場競爭力弱、效益差的企業,承擔起壓減任務,但可獲得相應補償資金,保障職工利益。
2017年,該市充分考慮鋼鐵市場回暖、企業承受能力、維護市場公平、起到撬動作用等因素,將交易互助金由10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產能互助交易平臺共收到企業繳納的交易金9.07億元。通過交易,至8月底,該市有三家鋼鐵企業整體退出,共涉及煉鐵產能338萬噸、煉鋼產能353萬噸,超額完成了今年的去產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