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渣做成“綠色公寓”,為魚兒們安新家。近日,三組不同鋼渣摻量的小型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投放于湛江硇洲島附近的實驗海域。這是中國寶武踐行綠色發展取得的又一項研究成果:《將鋼鐵生產中產生的鋼渣加工制造成人工漁礁,用于改善海洋環境》。
人工漁礁是人工設置的誘使魚類聚集、棲息的海底堆積物,有較明顯的集魚效果,可使魚類滯留于礁區的時間延長,漁場擴大,并使魚類得到增殖。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就是將鋼渣替代傳統的水泥等材料,用于人工漁礁制作。
鋼渣作為煉鋼過程產生的廢渣,以往很長一段時間被閑置一旁,無人問津。面對大量的土地資源占用、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國寶武下屬寶武環科積極開展鋼渣綜合應用研究,將鋼渣的再生利用范圍從制成鋼鐵生產返回料,逐步拓展到制造水泥、混凝土結構件填坑造地、鋪路架橋,基本實現了鋼廠鋼渣“零堆存”。
為進一步拓展鋼渣的綠色應用,寶武環科與廣東海洋大學聯手展開鋼渣型混凝土用于人工漁礁制造及對海洋生態效應的研究。攻關團隊從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實驗室靜態溶出物試驗,到根據水生生物生態毒理學實驗的相關要求開展鋼渣型混凝土在海水中對海洋藻類、貝類、魚類的生態效應試驗,研制出一套適用于海洋生物生存的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配方。
據海洋大學科學測定,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因含有豐富的鐵元素,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長,這種人工漁礁投放三個月后,礁體上會吸附一定量的海洋生物,半年后,對生物的誘集效果更加明顯。同時,因其所含的弱堿性,還可大大改善海洋日趨酸化的環境。
未來,寶武環科將對鋼渣型混凝土人工漁礁投放后的應用效果及其對于海洋環境的改善進行跟蹤監測,用科學的態度,進一步探索鋼鐵與自然的共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