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發行量有望創新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27日,2月以來已發行3430.03億元地方債。算上1月發行量,今年前兩個月地方債發行額達1.13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地方債創下歷史同期最大發行量幾無懸念。
受疫情影響,2月首周現地方債發行“真空”;第二周,北京市近700億元地方債“破冰”,但當周僅此一批;第三周,發行節奏明顯加快,6省發行共計超700億元地方債。本周,地方債“扎堆”發行。2月26日以來單日發行規模都在500億元以上(未發行債券以計劃發行額算,下同),并呈遞增趨勢,28日計劃發行額更是高達990.8億元,料將周度發行額推升至2975.53億元,月度發行規模也因此沖高至4420.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月一般債規模大增,幾乎和專項債“平分秋色”,發行量分別為2071.12億元、2349.71億元,而1月一般債僅占總發行量的9%。
分地區來看,2月北京發債規模最大,達692億元,其中專項債占近9成;四川發債規模第二,為393.62億元,7成是一般債;廣西發債額排第三,為383.59億元,專項債、一般債基本各占一半;重慶發債規模也在300億元以上,其中專項債占7成。
更高比例投向基建
2月新發地方債募資用途仍圍繞交通設施、產業園區、水利工程等基建領域。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約70%投向了基建領域,此后將更加強調投向基建比例的提升。
興業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黃偉平表示,除去投向較為寬泛不便于統計的普通專項債,2020年1月發行的6730億元項目收益專項債中,包括基礎設施、收費公路、生態環保、軌道交通等基建類投向的項目收益專項債規模占比超八成,而2019年全年投向土儲和棚改方向的項目收益專項債合計占比近70%,基建類投向占比僅26%。預計未來專項債對基建投資的撬動作用將愈發凸顯。
當前,政策更加強調穩增長,基建重要性也愈發凸顯。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楊業偉認為,疫情影響下,需求回升可能主要依賴于基建投資??紤]到去年下半年陸續出臺政策降低基建項目資本金比例以及允許地方債資金做資本金,地方債對基建投資的撬動作用將會提升。
新增專項債或超3萬億元
張瑜認為,疫情影響下,積極財政政策要更為積極,其中既包括政策性銀行“戰疫債”后續加碼,也包括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規模的擴大。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全年新增專項債規模約為3萬億元,當下可能擴大至3.3萬億-3.5萬億元。
此外,從基建對經濟拉動作用來看,楊業偉認為,基建增速提升1個百分點,可能拉動GDP增速0.11個百點左右,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至少需要在12.4%以上,甚至接近15%左右,而增量資金有可能支撐基建投資達到此水平。由于專項債是基建投資主要資金來源之一,預計今年新增專項債可能為3.5萬億元左右,推升整體基建增速約8個百分點。
從發行節奏來看,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供給主要來自于新增債券,而置換債券將在下半年發行,再融資債券可能集中在第二、三季度發行。受疫情影響,2月10日才開啟春節后新增債券發行,3月或成為專項債券發行高峰期。此外,疫情下地方政府為促進收支平衡,一季度一般債發行也有望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