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記者來到包頭市九原物流園區包鋼貨場,數輛載著包鋼板材的貨車正等待卸車入箱,銷售公司物流中心管理員王琪告訴記者,現在正在裝箱的產品將發運至廣州,直供給美的和蘇美達等公司,在裝入集裝箱后,還要經過鐵路、海路、公路運輸,享受一次“多式聯運”。
“多式聯運”即經公路、鐵路、海路三種運輸方式最終運抵目的地,九原物流園區正在進行的集裝箱裝箱工作就是公、鐵、海聯運的起點。提到鐵路運輸,記者在此前從包鋼股份生產部了解到,受到來勢兇猛的疫情影響,鐵路局多個車站相繼發來停裝函,跨省公路運輸也因封路受到限制。正在裝箱的產品能否發走,讓記者心中產生疑問。通過向現場工作人員求證,得到的答復均是,鐵路集裝箱發運并未停止,在疫情期間一直保持暢通狀態。
為什么同樣為鐵路運輸,從這里發運的貨物不受停限裝影響呢?王琪告訴記者,就是因為產品裝入集裝箱后,發運貨物的名稱也從“鋼材”搖身變成“集裝箱”,形成由“散”向“集”的標準化改變,而且這一變不僅能讓產品在疫情期間行銷各地不受阻,還能享受比普通“散貨”優惠高達15%至20%鐵路“一口價”的政策優惠。
雖然各地逐漸在復工復產,但在疫情期間各個車站積壓的重車、貨物難以在一時間完全消化,相對而言,集裝箱運輸的標準化操作與港口倉儲能力強大,是疫情期間為鐵路集裝箱運輸廣開綠燈的兩個重要條件。王琪以本次發往廣州的鋼板為例告訴記者,發運將采用“多式聯運”的方式將鋼板發往廣東,鐵路集裝箱運輸通常直達港口,并非到達各個鐵路局向站點,港口集疏運一體化的倉儲能力要比火車站點或陸地物流園區容量大的多,而且綜合運力世界第一、集裝箱運力世界第三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為包鋼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協議支持,其所擁有的巨大港口資源也是重要保障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運輸受限,卻讓集裝箱運輸異軍突起,與此同時其所降低的可觀物流成本、“公轉鐵”“鐵轉海”帶來的環保優勢等都與公司“兩會”中所展示的未來發展方向不謀而合,也獲得了自治區更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
疫情期間傳統鐵路運輸受到不小的挫折,但也讓鐵路集裝箱運輸的優勢凸顯,這也正是市場不斷選擇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主要原因。據統計,2019年全年,包鋼使用集裝箱發運達到3050箱、7.7萬余噸。今年年初至2月底,外發476箱,累計1.2萬余噸。同時,集裝箱運輸所具備的標準化和高質量運行方式,相比傳統運輸縮短4天時間。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深入實施,包鋼所在的中西部地區加快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一側是包鋼轉身向海的期盼,一側是各大港口服務縱深的熱忱。王琪坦言,伴隨著包鋼高質量發展腳步,產品也將逐步走向中高端,想要行銷海內外,集裝箱運輸將成為未來鋼鐵物流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