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航運發展關鍵晴雨表,BDI(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的瘋狂走勢,讓國內鋼企糾結不已。
今年9月以來,BDI指數連續暴漲,僅一個月時間內,該指數上漲近1000點,最高突破2000點,較8月底攀升了80.7%。
某種程度上看,BDI指數飆升能夠反映出國內鐵礦石進口貿易火熱,可國內鋼鐵企業日子并不好過。有鋼企人士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鋼鐵行業虧損的局面仍在,鐵礦粉價格雖平穩,但運輸成本與市場實際售價卻不對等,鋼鐵企業贏利空間很小。
對于象征干散貨航運景氣度的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而言,最近一周超過80點的回落,卻難掩該指數近千點的飆漲。
以運輸鐵礦石為主的好望角型運費指數(BCI)是主要的推動因素,在業內已形成共識。廣發證券在相關報告中指出,從2013年近期BDI兩次大幅上漲來看,“中國因素”仍是主要原因。
寶城期貨分析師程小勇認為,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回暖,鋼企產能陸續釋放,鐵礦石需求旺盛刺激了進口,進而帶動了海岬型船運價的上漲。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為6901萬噸,同比增長10.6%;9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7458萬噸,環比增加557萬噸。
除了需求回暖,有市場人士認為還有一只“無形的手”在推漲BDI指數。
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商務主管姚鵬認為,BDI指數是對即期的反映,而國外的投資商、金融機構卻在炒作“遠期市場”的概念。這些機構愿意放高價租船,控制船舶的運輸,推高人們對市場的預期,進而獲取較高的遠期利潤。
不過,國內鋼企的日子卻并不好過。BDI大幅上漲,國內鋼廠重新面臨尷尬局面,8、9月份鐵礦石進口雖然火爆,但與之伴隨的是鋼價持續回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經歷過7、8月的快速拉漲之后,前期預計的需求并未放量,這讓9月以后鋼市重回震蕩下跌的態勢。同時,今年鋼鐵市場“金九銀十”行情繼續落空。
一位鐵礦石貿易人士表示,7、8月份鋼價的反彈,促使鋼廠在盲目樂觀中加快生產,但一些鋼廠消化的是前期庫存,9月份又大量采購,到港庫存愈加積壓嚴重。
分析師指出,許多鋼鐵企業并無完全消化完9月份的進口鐵礦石,這當中有大約15%-20%變成了庫存。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表示,BDI指數的漲勢,雖反映出全球經濟企穩向好的趨勢,但也加劇了國內鋼鐵等不景氣行業原料采購的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