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國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不斷提速,鋼結構、水泥、建筑、工程機械等行業都將成為保障房的受益對象。
有專家就此分析認為,保障房建設在全國各地的推進,會直接拉動建筑鋼材的需求,并一定程度上起到消化鋼鐵過剩產能的作用,同時提出的綠色理念,也可以緩解鋼鐵行業所面臨的環境壓力。“過去的十年是中國房地產發展最迅速的十年,而未來十年將是鋼結構建筑最具發展機遇的十年”,國內首家鋼結構上市公司—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單銀木直言。
為了抓住這一商機,單銀木表示,杭蕭鋼構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研發和合作模式發展,在全國代理商的財富共享、包括建筑設計院在內的各種資源合作、以及企業的研發等方面都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而截至目前,據其介紹,由杭蕭鋼構研發的“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已經通過鑒定,正計劃進行工業化生產,同時,杭蕭鋼構并對未來用于輕型鋼結構住宅體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1.58億元。
據悉,該項目擬利用已征土地和已建廠房,購置數控方矩管后加工焊接生產線、高頻焊接H型鋼后加工生產線等設備,建設形成年產500萬平方米鋼結構住宅部件的生產能力。項目建設期兩年,投資回收期5.4年,內部收益率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