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并對國內國際形勢作出最新判斷和具體對策。提出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重要原則。此外會議還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重點工作并定調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此次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而且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同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同時,會議再次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下半年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
8月3日,中國央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要求,下半年要堅持總量適度、合理增長,著力穩企業保就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加快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發展。一是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切實抓好已出臺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同時注意把握好節奏,優化結構,促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重點落實好1萬億元人民幣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和兩項直達工具,應延盡延,盡可能多地將受疫情沖擊的小微企業納入支持范圍。二是守住底線,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其中提出,加快補齊金融風險處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三是堅定不移推動金融業穩妥有序開放。繼續落實好已宣布的金融開放措施。推動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外匯管理政策等。四是不斷深化金融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其中強調,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為目標,量力而行,深化農村金融機構市場化改革。五是統籌做好收官階段金融扶貧工作。精心組織起草“十四五”金融改革發展規劃等。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支持長三角一體化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再推十舉措
8月3日,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外發布支持和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10項稅收征管服務措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后,2019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16項稅收支持措施。此次新推出的10項稅收征管服務措施包括,提升稅收大數據服務能力,深化增值稅電子發票應用,推行“五稅合一”綜合申報,探索推進納稅申報預填服務,簡化增值稅即征即退事項辦理流程,加快土地增值稅免稅優惠辦理,推進服務貿易對外付匯便利化,統籌開展稅收風險管理,推進稅收政策執行標準規范統一,構建統一的稅收執法清單體系。國家稅務總局表示,將推動長三角區域稅收數據共享共用,積極打造稅收“服務共同體”“征管共同體”和“信息共同體”。利用稅收大數據,加大長三角區域稅收經濟聯合分析力度。根據區域產業布局,拓展產業鏈、供應鏈分析,為長三角區域企業實現產供銷上下游精準對接提供支持。
發改委批復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8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發改基礎〔2020〕1238號)》(以下簡稱批復)。批復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資本金比例50%、計2371億元,由廣東省和項目沿線地方使用財政資金等出資,并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資本金以外資金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解決。批復指出,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批復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其中,2022年前啟動深圳機場至大亞灣城際深圳機場至坪山段、廣清城際北延線等6個城際鐵路項目和廣州東站改造工程等3個樞紐工程建設,規劃建設里程337公里;待相關建設條件落實后,有序推進塘廈至龍崗、常平至龍華等7個城際鐵路項目和廣州站改造工程等2個樞紐工程實施,規劃建設里程438公里。批復還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與高鐵、干線鐵路通過樞紐換乘實現互聯互通,與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樞紐場站換乘銜接。廣州樞紐主要場站間通過城際鐵路環線和城市軌道交通連通,其余樞紐內各場站間通過城市軌道交通等方式實現連通。
交通運輸部印發指導意見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總體目標,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為導向,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建設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吨笇б庖姟诽岢觯?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A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上半年中國實際減稅降費超1.5萬億元
8月6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報告指出,上半年實際減稅降費超1.5萬億元,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推動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報告介紹,今年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供應給予稅費優惠,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給予稅費減免,加大鼓勵社會捐贈的稅收優惠力度,對防疫補助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加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收優惠力度,出臺擴大汽車消費的稅收政策,完善出口退稅等穩外貿稅費支持政策,出臺系列企業降費措施,繼續實施有關到期稅費政策。
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其中,今年新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增減稅降費8941億元,2019年已出臺政策在2020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6104億元。財政部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注重質量和效益。密切跟蹤疫情態勢和經濟運行情況,強化與稅務等部門協同配合,加強涉企收費監管力度,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嚴禁征收“過頭稅費”、違規攬稅收費和虛增收入,不能因為財政收支矛盾大而亂收費增加企業負擔,把該減的稅減到位,該降的費降到位,使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
中國規劃2035年建成現代化鐵路網: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
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13日披露,國鐵集團已出臺《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中國鐵路2035年、2050年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兑巹澗V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務安全優質、保障堅強有力、實力國際領先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其中內容包括: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網,全國鐵路網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鐵路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鐵率先建成,智慧鐵路加快實現。運輸服務供給品質一流,形成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和全國1、2、3天快貨物流圈,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鐵路運輸安全持續穩定,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健全有力。運營效率效益更加優良,主要運輸經濟指標保持世界領先,主要經營效益指標位居世界前列,國鐵集團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鐵路應對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服務重大戰略、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全面提升。中歐班列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鐵路物流品牌。規劃提出,到2050年,中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此外,《規劃綱要》確定了11大板塊39項重點任務。
國常會:部署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等
8月17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鞏固經濟恢復性增長基礎;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會議指出,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萬億元財政資金中,3000億元已絕大部分用于減稅降費;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除按規定比例預留的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外,97.8%已分配下達市縣。政策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有效增強了基層財力,對幫扶市場主體、穩就業保民生等的效應逐步顯現,促進了經濟恢復性增長。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積極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措施,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前7個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明顯加大。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為市場主體減負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銀行運用大數據進行有效銀企對接,疏通傳導機制,擴大市場主體受益面。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落實落細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支持發放信用貸款等措施,確保小微企業全年融資量增、面擴、價降。三是開展銀行不合理和違規收費檢查。四是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
發改委:近期要實施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 總投資4741億元
8月17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按照規劃,近期要實施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計劃總投資4741億元,這些投資將在投資周期內完成。新批復的鐵路建設規劃,將與大灣區內的高鐵、普速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形成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發改委:補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要補齊基礎數據平臺短板,推動信息系統建設,解決管網底數不清和運行狀況不明等問題。各地要開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摸底排查,依法有序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探索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孟瑋還表示,要補齊收集管網短板,提高收集效能,解決管網空白區和老舊管網更新的問題。強調“廠網一體化”,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加快補齊污水收集的“毛細血管”。大力推進清污分流、管網更新修復和混錯接改造,減少輸送過程中的污水滲漏,提升集中收集效能。鼓勵南方降水量比較大的地區,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等多種手段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改造,降低雨洪等極端天氣下溢流污染頻次,緩解城市內澇。
工信部扶持新能源汽車放“大招” 放寬準入門檻
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大幅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主要修改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為更好激發企業活力,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刪除了第五條以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等附件中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相關內容。二是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兜缆窓C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0號)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生產企業連續兩年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需要特別公示?!稖嗜胍幎ā逢P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特別公示的要求應與其保持一致。三是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過渡期臨時條款主要適用于《準入規定》實施前已獲得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遵守有關過渡性規定,目前過渡期已經結束。
住建部: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
8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會商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決策部署,分析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研究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有關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會議要求,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要高度重視當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住宅及用地供應,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要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做好輿論和預期引導。會議指出,落實省級監控和指導責任,加強對轄區內城市房地產市場監測和評價考核,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加大指導力度,指導城市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城市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交通運輸部: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
8月27日,在交通運輸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孫文劍介紹了近期交通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以及復工復產相關的情況:一是固定資產投資連續4個月實現了正增長,四月份投資增速首次由負轉正,投資的增速達到了18.2%,5月為27%,6月為24%,7月增速提高到了26.7%。其中7月份全國完成交通的投資3458億元,同比增長26.7%,增速較6月加快了6.4個百分點,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資2697億元,同比增長了33.6%,從累計看,1-7月份投資累計增速為9.4%,接近兩位數,增幅明顯提速。二是交通運輸部重點跟蹤的232個百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工程實現了百分之百的復工和達產,總體建設情況是好于預期的。
住建部:1-7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2萬個
8月27日,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消息,2020年1-7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2萬個,占年度目標任務(3.9萬個)的56.4%,較6月末提高了16個百分點;涉及居民442.74萬戶,占年度目標任務(約700萬戶)的62.7%,較6月末提高了15.6個百分點。其中,按小區數計開工進展較快的地區:寧夏107%,河北100%,甘肅100%,安徽92.2%,山東90.4%;開工進展較慢的地區:福建32.3%,四川26.3%,湖北23.0%,吉林19.6%,海南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