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陰檢驗檢疫局港口辦事處統計,今年1至2月,江陰港共進口鐵礦44批次,122.1萬噸,貨值1.8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3%、110.5%和243.6%,從數據中看出,鐵礦進口單價增幅明顯,其進口國家主要為馬來西亞、印度,印尼、伊朗等國;進口煤炭26批次,58.0萬噸,貨值0.5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6.6%、155.5%和110.5%,其中包括新納入法檢目錄的褐煤3批,11.7萬噸,主要來自印尼。
據了解,進口鐵礦和煤炭出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今年我國粗鋼產量呈穩定增長態勢,帶動國內鐵礦和煤炭的進口需求;二是江陰港作為長江沿岸重要的大宗散貨碼頭,近年來江陰港加快港口建設,增強了口岸綜合能力,碼頭裝卸能力大大提升,為進口大宗資源型產品創造了強有力的基礎條件;三是相比國外礦山,國內礦山品味較低,開采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在此前提下,國內鋼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此外,國際大型礦山產能增幅下降,國際鐵礦石供需仍處于弱平衡狀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國際礦商利用自身對優質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掌控促成了鐵礦價格的平穩提升。
鐵礦和煤炭的進口增長也給江陰港法檢業務帶來了壓力和考驗,面臨挑戰,江陰局港辦上下深刻認識嚴峻的工作形勢,合理分工,多措并舉,充分發揚港口鑒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傳統,實行“5+2”、“白加黑”以及24小時預約工作機制,縮短檢驗和通關周期,為加快港口流通創造了有利條件,平穩、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港口法定鑒定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