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冶新材公司成品庫房內,小編看到,2臺打著“自動”屏標的行車格外顯眼,正在往來有序地吊運鋼卷。與公司其它行車不同的是,這些行車上都看不到操作人員的身影。
只見這些無人操作的行車,平穩(wěn)地“抓”起一卷卷帶鋼,準確吊運至車輛鞍座的中心位置,從夾卷、上升、吊運到放卷全部一氣呵成。
中冶新材技術人員告訴小編,這些已經投入運行的無人行車由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fā),其智能化程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過去,人工操作行車如果要完成一次鋼卷吊運,需要多人各方協(xié)調、多次操作之后才能入庫。現在,中冶新材使用的無人行車應用了先進的傳感、無線通訊、精確定位等技術,實現了遠程操控駕駛和智能駕駛模式的自由切換,自動化程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簡而言之,無需操作人員上行車,自動化的庫管系統(tǒng)就能指揮行車進行抓取,并按照計算后的最優(yōu)位置進行精準擺放。技術人員告訴小編,無人行車的投用不僅能降低運行成本,還能提高包括行車運行效率、物流管理效率、系統(tǒng)安全性等在內的多項參數。
更令中冶新材干部職工感到高興的是,與無人行車配套運行的庫區(qū)無人化管控系統(tǒng),能夠自動管理鋼卷的下線、打包入庫、發(fā)運、倒垛,提高工廠的安全水平,降低人為事故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庫區(qū)無人化系統(tǒng)與產銷一體化系統(tǒng)、產線一二級系統(tǒng)的銜接,將有效貫通工廠的信息流和物運流,實現庫區(qū)智能化管理,做到高效利用庫區(qū)空間,降低人力成本,有效延長設備壽命,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逐步達到建設智能化工廠的目的。
智能車間、黑燈工廠在行業(yè)內已經屢見不鮮,兩化融合智能制造,近兩年在新鋼也始終熱度不減。從這些年工業(yè)機器人陸續(xù)上線,智能環(huán)保綜合料場新建與投用,到現如今的首批“無人行車”小試牛刀,新鋼公司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可謂下定決心、不遺余力,隨著公司智能制造工作深入推進,相信還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