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鐵軍認為,我國憑借著強大的國內市場,非但沒有為全球鋼材市場帶來消費壓力,反而與世界分享了中國市場的繁榮,消納其他國家生產的鋼鐵產品。這既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體現,也是我國對外開放鋼鐵市場決心的體現。總體來看,當前鋼鐵產量與實際需求量是匹配的,鋼鐵企業對鋼材市場走勢普遍看好。希望鋼鐵企業要保持理性,不要對疫情影響下的“非常態”生產消費過分樂觀,要按需組織生產。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國經濟發展原來的軌跡,但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方針堅定不移,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的轉變也不會改變。”駱鐵軍表示。
駱鐵軍強調,新形勢下,推動我國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中國未來發展到底需要幾億噸鋼?今后若干年,我國鋼鐵將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主要靠投資拉動的鋼材需求不可持續,我國的資源、環境已難以承受鋼鐵產量繼續大幅增長,國際環境也不允許我國鋼材大量出口。種種原因看來,我國鋼鐵不具備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
二是如何破解鐵礦石高價難題?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長期處于高位是鋼鐵企業訴求最多、行業關切最多和社會輿論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也是影響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鏈供應穩定的核心因素之一。對此,鋼鐵企業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面對現實,要從增加鐵元素供給、改善市場秩序、完善定價機制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加快解決鐵礦石相關問題。
三是中國鋼材出口應采取什么政策導向?我國作為世界鋼鐵大國,要承擔起維護世界鋼鐵市場均衡的責任。鋼鐵企業要改變加合金促出口的生產方式,向高質量轉變、樹中國品牌、擔大國責任。同時,針對我國鋼材出口面臨的退稅問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實事求是向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鼓勵不同層次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爭取對所有品種給予出口退稅,為企業營造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
四是如何處理城市鋼廠與城市融合發展?我國城市鋼廠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處理這一問題主要有關停、改造、搬遷三個途徑。對此問題,國家多次強調不要將搬遷作為解決城市鋼廠問題的唯一選擇。但對于個別鋼鐵產能總量過大的城市,還是要大幅減少鋼鐵產能,否則即使單位排放再少,眾多鋼廠加起來,單個城市也難以承受環境壓力。
五是中國的不銹鋼向哪個方向發展?目前,不能簡單引用發達國家人均不銹鋼消費量來誤導我國不銹鋼行業的發展,要客觀看待我國不銹鋼行業當前競爭激烈的局面。對于傳統不銹鋼生產工藝和RKEF工藝的博弈,企業不能只考慮成本因素,還要考慮未來的原料穩定供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