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建筑鋼材價格結束短暫上漲的態勢,板材品種維持降勢。截至10月23日,全國主要城市ф20mmHRB400螺紋鋼均價為3500元/噸,與10月16日相比回落了20元/噸;4.75mm熱軋卷板均價為3560元/噸,與前一周相比下降了35元/噸;冷軋卷板和中厚板等品種分別下跌15元/噸和30元/噸。
宏觀面有兩大利好出現
一是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從長期來看,有助于緩解鋼市供應壓力。不過,供應壓力能得到多大程度地緩解要看各地執行政策的力度。
二是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3個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趨勢。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920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環比看,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
產量過高導致供需矛盾難好轉
單從數據來看,下游需求形勢與經濟形勢相一致,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例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月~9月份,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7%,增速比前8個月提高0.4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7.3%,增速提高3.3個百分點。同期,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為3697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287億元,同比增長12.5%。按照全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被增至6900億元、基建投資增至5300億元來看,目前僅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56%和62%,這意味著剩余的投資額將在第四季度集中完成,對拉動鋼材需求有一定的作用。
既然需求形勢并不嚴峻,而鋼價卻依然維持弱勢,顯然問題出現在供應方面。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粗鋼產量為6542萬噸,同比增長11.01%;粗鋼日均產量達到218.07萬噸,環比增加4.28萬噸,增長2%。雖然鋼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上旬全國日均產量環比下降1.1%,但仍處于210萬噸以上的高位(為212.81萬噸)。
庫存方面,截至10月18日,五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總量為1473.04萬噸,比前一周減少41.63萬噸。雖然社會庫存下降,但鋼廠庫存大幅增加。截至10月上旬末,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350.22萬噸,比上一旬增加88.9萬噸,增長7.05%。這說明目前市場仍面臨著較大的供應壓力。
生產原料價格下降
鐵礦石市場冷清。截至10月22日,青島港62.5%品位的紐曼粉礦報價930元/噸,比前一周同期回落了20元/噸;河北遷安地區66%品位的鐵精粉報價1050元/噸,與前一周同期相比小幅下跌了10元/噸。進口礦現貨市場詢盤較少,成交活躍度低,價格可議空間加大。有市場人士預計,進口鐵礦石價格還將有所回調,鋼廠觀望氣氛濃厚。
國產礦方面,鋼廠按需采購,市場成交不溫不火,預計短期內國產礦市場將以穩為主。
冶金焦市場走低。截至10月22日,山西長治地區一級冶金焦報價1340元/噸,與前一周同期相比下跌了30元/噸。受鋼坯價格下跌影響,焦炭價格仍以持穩為主。河北地區環保壓力加大,唐山部分焦爐正在拆除,雖然短期對當地焦炭價格影響不大,但后期將減少約450萬噸的產量,長期來看或利好于焦炭市場。受鋼材價格持續低迷影響,焦炭價格逆市上漲并無支撐,預計短期或保持弱勢穩定。
商家心態謹慎
隨著鋼價結束了短暫的試探性拉漲,商家心態再度回歸謹慎,以觀望居多,心態趨弱,操作上以控庫存、快出貨為主。
據業內機構統計,近一周,北京地區成交相對還好,但交易量也在逐漸減少,而且高價資源出貨困難。據了解,北京建筑鋼材貿易大戶的日成交總量分別為20900噸、18500噸、19100噸、20400噸、22000噸,與前一周相比日均減少500噸左右。
貿易商普遍認為,在當前供需矛盾難以顯著改善的情況下,鋼價低迷運行的態勢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