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但力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仍面臨諸多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董事長劉宏新建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由政府主導制定能源行業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線圖,并大力推進電氣化,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劉宏新指出,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關鍵舉措是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根本途徑是能源生產消費的電氣化。從能源供給側看,我國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為主,油氣對外依存度高,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大規模快速發展新能源,為我們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實現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以山西為例,“十三五”山西清潔能源裝機增長2.4倍、達到3569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34%,占比較“十二五”末提高近20個百分點。
但劉宏新指出,雖然“十三五”以來新能源快速發展,但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務相比較,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實現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二是目前我國終端電氣化占比約為27%,電氣化水平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三是推進電氣化缺乏政策支持。四是碳交易市場尚不健全。
劉宏新建議,一是盡快出臺國家行動方案,明確碳達峰峰值、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重點行業、重點地區梯次達峰方案;二是將電氣化作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納入國家相關行業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在財政補貼、價格等方面確保有效落地;三是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引導電能替代等電氣化項目參與市場交易,并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電力市場與碳交易市場深度融合,實現碳減排與電氣化提升的協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