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方大九鋼依托科技創新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縮影。近年來,該公司全面貫徹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創效結構,以搭建科技平臺、營造創新環境為切入點,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平臺,著力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發展生產力,點燃企業發展新引擎,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搭建科技平臺 營造創新環境
“近年來,我們全面推進產銷研用一體化機制,以公司科協各專業委員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科技創新、創效平臺,為企業營造科技創新、創效環境奠定基礎。”該公司技術中心模型工程師王愛蘭說。
為進一步搭建科技平臺,營造創新環境,該公司從凝聚科協各專業學術委員會力量、深入推進產銷研一體化機制、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等方面入手,積極營造創新環境。
——凝聚專業學術委員會力量。該公司對其機械學術委員會、電氣學術委員會、自動化學術委員會等專業學術委員會組織機構進行調整并強化職責,激發各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動力,解決各專業口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該公司科技創新、降本增效搭建平臺,確保各專業學術委員會工作順利開展。2020年,各專業委員會每月召開專題會議,針對專業難題成立項目攻關組,制訂解決方案。其中,液壓、潤滑學術委員會對煉鐵廠東區燒結機專用潤滑脂消耗量高的問題進行攻關,組織液壓、潤滑學術委員會成員到現場進行核實,并組織研討,制訂攻關方案,成功解決了潤滑脂消耗量大的難題。
——推進產銷研用一體化機制,積極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技術交流活動。為滿足客戶對高建鋼、橋梁鋼、低合金鋼等一系列高端產品的需求,該公司科研人員多次深入市場調研,詳細收集客戶對產品的性能要求,對客戶意見精準分析,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并根據客戶對產品需求篩選出標桿客戶。針對標桿客戶,該公司重點做好技術服務和指導,有力促進客戶對“九鋼制造”產品的信賴和支持。
與此同時,為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該公司還實施了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用活人才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東北大學多次交流,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博士后為公司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加速成果轉化 助推企業發展
為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與企業降本增效深度融合,方大九鋼健全以降本增效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創效機制。在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下,科技人員迸發熱情,企業2020年全年共申報各項專利23項;開發出Q345qDZ15、Q345qC、Q355DZ15等10余個優質高端鋼種,共計創效550余萬元。
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方大九鋼詳細的品種鋼研發方案和扎實的研發、實戰。2020年初,該公司就下發了10項新產品開發計劃,制訂了詳細的品種鋼開發方案,新產品研發項目組人員深入市場調研、精準分析,明確各產品生產工藝路線、制訂各品種鋼物理性能標準、化學性能標準。經過現場反復論證與實踐后,運用MES(制造執行系統)采集各工序技術質量數據,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反復分析驗證,研究關鍵技術問題解決方法,使生產過程中各工序無縫融合。
“我們在品種鋼研發過程中遇到了板坯‘三線合一’和‘水口結瘤’堆垛緩冷工藝等技術難題。我們及時組織技術人員展開‘會診’討論,通過查閱國內外專業資料,精準分析、環環把控,制訂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攻克難題,為新產品研發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該公司技術中心相關研發人員說。
與此同時,企業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落地創效。2020年抗疫期間,企業積極克服疫情不利影響,開展了氫控制、表面質量和中心偏析控制等共性技術研究;對試驗鋼常規拉伸、高溫拉伸、系列沖擊、Z向拉伸等性能進行解析;開展對不同厚度鋼板的低倍、組織和夾雜物分析;實行恒拉速穩態澆鑄模式,根據實踐不斷完善相關品種鋼工藝操作規程,全面做好新品種開發生產、新品種性能檢測等工作。另外,該公司還根據市場變化做到快速響應、精準協作,確保滿足客戶工程項目需求。在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下,企業研發的新品各項性能對比2019年均有顯著提高,其中成分合格率比2019年提高5%,探傷合格率比2019年提高3.9%,性能合格率比2019年提高5%。經核算,2020年全年該公司共計開發供貨Q345qDZ15、Q345qC、Q355DZ15等高附加值品種鋼近11.09萬噸,比常規產品利潤多550萬元,成功依托高附加值產品占領市場。
在品種鋼研發的同時,該公司通過與國內先進技術對標,研發出專利技術,成功申報“一種低屈強比超厚水電高強鋼及其制造方法”“一種低屈強比罐車用高強鋼及其制造方法”2項發明專利。這是該公司首次以新產品開發技術申報發明型專利,打破其新產品開發技術專利申報為零的局面。
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引擎強勁發力,迸發出企業前進的強大力量。下一步,方大九鋼將著力為員工搭建科技創新、創效“舞臺”,以激發員工科技創新活力和創新熱情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有力抓手,組織好科技創新,匯聚起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