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優化生產,延長中間包壽命,我們的耐材成本又一次降低。”3月29日,河鋼宣鋼二鋼軋廠2#連鑄機生產現場緊鑼密鼓地組織生產,技術科負責成本核算的樊亞柱爆料了一個新舉措。
樊亞柱提及的耐材成本是煉鋼工序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產效益有重要影響。一直以來,二鋼軋廠深入推進客戶、產品“兩個結構”優化,落實定制生產,滿足用戶需求。不同品種、不同用戶、不同需求,為確保質量達標,生產期間,不同訂單的產品不進行混澆,這就使低成本生產和高標準滿足用戶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出現了“按下葫蘆起了瓢”現象,特別是連鑄開澆的第一包。
“一定能想到辦法!”多年工作在生產一線、有過從事技術工藝經歷的樊亞柱堅定這樣的信念。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比分析鋼種的成分與用戶需求,創新提出了鋼種“組合澆注”方案,把成分相近的鋼種進行組合,分出前后,確保連鑄機開澆第一包鋼坯的質量。
“‘組合澆鑄’理論上是按鋼種成分進行組合,但實際操作還有難點。”連鑄機生產現場紅通通的鋼坯映襯著樊亞柱堅毅的臉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氣神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職工。在樊亞柱的介紹中了解到,“組合澆鑄”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必須得跨過幾道坎:一是成分相近鋼種進行連澆,為確保沒有危害因素,必須制訂有效保障措施;二是中包液面控制高度、鋼水溫度滿足工藝需求;三是鋼坯切頭、切尾長度必須精準無誤;四是落實標準化操作,根據生產鋼種動態調整拉速、緩冷工藝;五是逐支檢驗鋼坯,保質量合格。
在一次次的實驗中,這“五道坎”都成功跨過。據了解,3月1日至3月25日,該廠噸鋼多創效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