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控”政策下,邢鋼的生產經營也受到影響,部分設備和生產線停產,成本上升,人員富余,效益下滑。公司積極對標普陽鋼鐵,全面實施阿米巴管理模式,降成本,增效益,迅速扭轉不利局面。
千方百計降成本
圍繞“抓一頭,壓中間”降成本。
“抓一頭”就是降低采購成本。采購管理與普陽鋼鐵集團全面對接,充分利用其在原燃料采購方面強大的議價能力,煤焦、設備、合金、大宗含鐵料等與普陽集團招標采購平臺深度整合,采購渠道共建、共享;同時,借鑒普陽集團在優化爐料結構方面積累的技術數據,加大中低品位和非主流礦外礦采購使用,使燒結礦成本降低60元/噸。
“壓中間”就是降低各工序成本。煉鋼廠對合金、元素成分精準控制,煉鐵廠優化配礦比,焦化廠優化配煤結構,10月份煉鋼和軋鋼兩個工序成本與7月份同比降低約150元/噸,創效2000多萬元。
同時,大力開展節能工作,通過實施避峰填谷、開展跑冒滴漏治理及杜絕能源浪費等措施降低能源介質消耗,10月份噸鋼耗電約390kWh/t,與7月份同比降低10%。
此外,積極開展修舊利廢活動,自行承擔技術改造項目,降低設備費用300萬元。
全員的降本節支行動,有力消化了高企的成本。
精益管理創效益
在降本的同時,圍繞“抱西瓜,撿芝麻”創效。
“抱西瓜”就是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創效。一方面,兼顧市場、生產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抓重點市場,形成主打拳頭產品;另一方面,通過系統調整訂單結構,取消虧損的普通產品訂單,修訂銷售優惠策略,增加收益約3000萬元。
“撿芝麻”就是著眼企業大局,平衡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全方位創效。突出表現在消化廢鋼、提高自發電比例等方面。
一是煉鋼工序廢鋼加入達到30%,提高單爐產量。同時,為了彌補廢鋼的不足,開展全員撿廢鋼活動,10月份共收集廢鋼2100噸。
二是通過配煤氣攻關,噸鋼轉爐煤氣回收達到了138m³,創歷史新高,轉爐煤氣應收盡收用于發電,自發電比例出現突破性進展,10月份接近75%,其中最高的一天突破了96%,可以節約外購電費1000多萬元,和7月份相比,電量電費降低50%以上。
在節流的同時開源,有力支撐了公司的經濟效益。
自力更生替外包
在企業滿負荷生產時,由于工作繁忙,一些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但在國家“雙控”政策下,人員富余,必須把自己能干的外包工作拿回來。
一是收回廠內運輸搬倒業務,并由原來的100多輛車壓縮到32輛車,每月節約物流搬倒費用300萬元。
二是自營原來外包的廠區綠化清掃保潔及除塵環保等項目,每月降低費用支出30多萬元。
三是保安崗位由130多人優化到48人,每月降低支出約40萬元。
四是承接原來外包的清理原料車底工作,每月安排3000多人次清理車底10000多人次,節約費用約60萬元。
頂替外包業務,充分體現了邢鋼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作風,因為許多外包業務都是臟活兒、累活兒,需要放下架子和臉面的勇氣。
事實也是如此,曾經有職工清理車底不適應而暈倒。但是大家經過磨礪,都堅持了下來。
人不吃苦難以成長,歷難的企業越挫越奮。只有走出“舒適區”,經歷變革的陣痛,企業才能涅磐重生!
優化工藝挖潛力
為解決企業的“雙控”目標與生產工藝不匹配,部分生產線不能滿負荷生產、頻繁開停機導致的人力、能源浪費問題,公司對生產工藝不斷優化,效果不斷向好。
一是線材廠對標普陽鋼鐵提升軋制速度和軋制節奏,2條軋線生產組織模式不斷鞏固,單條軋線日產創歷史最好水平,避免了臨時開第三條生產線。
二是煉鋼廠開展“提拉速、壓周期”攻關,單座轉爐日產水平連創新高,10月份杜絕了三座轉爐同時生產的情況。
同時,既定的訂單品種、質量等控制指標均完成。
通過工藝優化,為提高勞動效率和作業率打下堅實基礎。
精兵簡政提勞效
為解決“雙控”常態化形勢下企業的冗員問題,邢鋼把“精兵簡政”工作提速。一方面通過優化組織機構及崗位,打破管理上的條塊分割、部門壁壘,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優化組織機構及崗位,組織富余人員另辟創效途徑。
優化組織機構方面,一是部門合并,如采購部并入生產部,以適應采購模式的變化,快速響應市場,配合公司生產需求;二是減少中層管理人員指數,部室中層設置一般為1人,生產廠中層設置一般為2人。
優化崗位方面,一是對標普陽鋼鐵,公司部室全員解聘、競聘上崗,減少機關人員近100人。二是生產廠科室合并,大部分科室人員下到車間現場辦公,剩下來的少部分人員集中辦公,目前已封閉50多間辦公室,節約不少辦公水、電消耗。
為確保職工隊伍穩定和社會穩定,普陽鋼鐵幫助邢鋼“先挖渠后放水”解決冗員問題:一是替代外包業務;二是對距離正式退休不滿五年的員工,實施內部提前退養政策;三是鼓勵職工到普陽集團所屬的企業工作;四是面向社會,以邢鋼名義參與社會崗位的承包。
通過多措并舉,邢鋼遏制住了經濟效益下滑局面,對未來的生存及搬遷有了更充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