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良好,評分呈逐年上升趨勢。超五成受訪外資企業將中國視為全球首要投資對象。
中國貿促會和貿促會研究院已經連續6年開展大規模中國營商環境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企業座談、對比分析等方法,調研企業近5000家,覆蓋全國29個省(區、市),并就沿邊貿易環境和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編寫完成《報告》。
《報告》顯示, 2021年度,受訪企業對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為4.38分,較2020年提高0.03分,其中東部地區、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及傳統制造業對營商環境評價較高,西部地區、資源行業和服務行業對營商環境的評價略有下降。
政策政務環境是最受關注指標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于毅在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調查中,政策政務、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金融服務環境是企業最關心的四項一級指標,希望對其進行持續優化的企業分別占53%、38%、30%和24%。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中國貿促會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基礎設施、生活設施、政策政務、社會信用、公平競爭、金融服務、財稅服務、社會法治、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海關服務、企業設立和退出等12個一級指標和48個二級指標。
于毅表示,政策政務環境連續5年成為最受企業關注的一級指標。政策政務環境可分解為政策執行力度、政策公平性、政府服務效率和官員廉潔程度4個二級指標,以5分制計。
從細分指標看,受訪企業對官員廉潔程度評價最高,達到4.52分,對政策公平性期待最多,為4.44分。從地區看,東部地區對政策政務環境評價最高,中部地區評價較2020年提升幅度達4%。從企業性質看,外資企業對政策政務評分最高,國有企業評價較2020年提升最多,提升幅度近5%。
《報告》顯示,在12個一級指標中,11個指標評價有所提高,1個指標評價略有下降。財稅服務環境評價最高,其次是海關服務環境、社會法治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人力資源服務環境、金融服務環境評價相對較低。東部地區、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及傳統制造業對營商環境評價較高;西部地區、其他所有制企業、資源行業和服務行業對營商環境整體評價下降。
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同時,仍有待改善的空間。《報告》根據企業反映的訴求提出一些建議:一是加快打造優質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二是進一步提升相關政策的科學性;三是統籌規劃、多措并舉,切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四是通過政策創新和引導,助力企業破解引才、留才、用才瓶頸;五是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六是科學規劃并及時完善地區產業配套體系;七是及時為企業應對不確定性風險提供指導和支持。
86%受訪企業對穩外資政策滿意
疫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于毅透露,多家受訪企業表示,3月初以來疫情形勢對2022年營收會造成明顯影響,同時絕大多數受訪企業表示,短期投資計劃不會改變,中國仍被視為主要戰略市場之一。
“今年以來,面對俄烏局勢、國內疫情和供應鏈不暢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中國政府加速出臺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中國因廣闊的市場機遇和發展潛力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于毅說。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6%;按美元計為590.9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52.9%。
在被問及在華外資企業目前主要有哪些訴求時,于毅表示,中國貿促會通過走訪在華外資企業、拜訪有關政府部門、召開專家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前外資企業面臨的困難及政策訴求。調研顯示,86%受訪企業對穩外資政策滿意。
他還表示,總體看,在華外資企業訴求集中體現為“五盼”:一盼公平競爭。希望在行政執法、金融支持以及政府公共采購等方面公平對待外資企業。二盼疫情防控措施的具體執行更加精準。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調查,認為物流運輸受阻和工廠停產是在華美資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三盼落實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希望進一步清理清單之外的投資障礙,享受進口轉國產、投資西部等優惠政策。四盼持續擴大開放。希望逐步擴大更多服務領域的開放。五盼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部分歐資、日資企業希望地方保障用工用房用地用電、促進跨境貿易、出臺環保政策實施細則、繼續減稅降費,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背景下,超七成企業實現收益增長。超五成外資企業將中國視為全球首要投資對象。28%的外資企業表示,全球經濟收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及疫情等正在影響對華追加投資。
“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于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