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在中國海關發布4月份進出口數據之后做出上述表述的。2014年4月,中國進口鐵礦石8,339萬噸,居歷史第二高位,僅次于一月份8,683萬噸的水平。這一數據在好于預期的中國貿易報告中非常顯眼,并在發布后不久將澳元兌美元匯率推高至94美分。
盡管市場因為這些數據有所反彈,分析師仍心存懷疑。他們認為經濟狀況仍不足以支撐對大宗商品如此旺盛的需求,同時,在岸資金流動性受限意味著很多中國公司4月依然大量使用進口礦作為抵押進行融資。
國內鐵礦石期貨在數據發布后大幅下滑,其中大商所交易最活躍的礦石期貨下跌2.37%至6周新低。
中國銀監會4月18日發布通知,要求沿海各鐵礦石進口貿易港口的地方銀監局對鐵礦石貿易融資進行調研。澳新銀行(ANZ Bank)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這一舉動將會使大宗商品進口降溫。“中國目前的鐵礦石港口庫存已經超過1億噸,然而公司依然在大量進口,這不合常理。”
4月,政府要求銀行密切監察鐵礦石融資協議。隨著經濟放緩,中國政府正在試圖降低信貸風險。瑞銀(UBS)估計中國30%-40%的礦石庫存是融資礦,一些缺乏現金的公司無法通過傳統渠道借到錢,只得借道進口礦石融資。
位于日照港的一家礦石進口商說他的公司這個月已經停止了進口,并補充說由于銀監會的打壓,礦石進口5月已經開始下降。“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很難讓銀行開出信用證。他們要么不開,要么開的很慢,”他補充說。
一些專家認為銀監會對鐵礦石融資的打壓會在未來的若干月份使礦石進口數據黯然失色。其它進口品種,尤其是大豆,由于海外價格下降,4月進口或許會大幅上升,中銀國際分析師葉炳南說道。
但不管怎么樣,目前中國的經濟活動水平還不足以支撐這么大的進口量,他說。“4月中國貿易數據好于預期并不表明對于經濟好轉的預期增強,國內需求依然偏弱。”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Paul Bloxham則表示,即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引起了普遍關注和焦慮,4月澳大利亞最大礦石港口的出口量同比依然飆升50%,這預示著澳大利亞今年的經濟增長前景依舊良好。
“澳大利亞的礦石生產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即使對礦石的總體需求放緩,和其他國家相比,對澳礦的需求下降現象也將會最后出現。”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認為,也可能是中國政府最近幾周的微刺激措施提升了市場對原材料的需求。未來幾天中國將要公布其他幾組重要的宏觀數據,這些數據有望證明4月份中國經濟在經歷一季度的放緩后,將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企穩。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目前所做的還不足以保證中國7%的經濟增長下限,聲稱中國需要采取更為積極的刺激措施,截止目前已公布的加速投資項目仍是杯水車薪。
但是根據官方說法,中國政府采取激進的短期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同時,來自政府高級官員的消息稱,放寬現行政策管制很可能會削弱前期在削減產能過剩和解決全系統債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中國當前財政體系負債率較高,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跌。盡管面臨上述嚴峻挑戰,新一屆中國政府領導人依然承諾對包括鋼鐵和水泥在內的產能過剩行業采取強硬調控措施。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政府今年將削減2,700萬噸鋼鐵產能,而河北省今年將削減現存鋼鐵產能1,500萬噸,并且未來5年內削減產能6,000萬噸。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2013年進口礦石量同比飆升10%到8.2億噸。同年,中國粗鋼產量大幅上升7.5%至7.8億噸,占全球產量的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