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時58分,隨著最后一根鋼坯軋制下線,帶著歷史的滄桑與輝煌,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鞍鋼股份大型廠800生產線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800生產線始建于1951年,是我國恢復建設時期著名的鞍鋼“三大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根重軌的誕生地。在這條生產線上,鞍鋼人矢志創新,從最初的單一品種拓展到50多個品種120多個規格的產品,實現從設計產能30萬噸到年產107萬噸的大跨越,累計生產鋼材3800多萬噸,其中鋼軌2024萬噸,可繞地球赤道近12圈,所創造的效益相當于國家對其投入的40多倍,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堪稱功勛產線。
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800生產線裝備陳舊、工藝落后、能耗高等劣勢日益凸顯,已無法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為了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鞍鋼決定拆除這條生產線。今年85歲的孫良老人是新中國第一根重軌的軋制者之一。得知這條產線將要拆除,老人心情很復雜。“當年,我們在這條生產線上軋制出新中國第一根重軌,還把重軌橫切面當作禮物送給了毛主席。這條生產線給鞍鋼人帶來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每一個鞍鋼人的驕傲。如今老朋友別了,為的是鞍鋼更美好的明天!”
在800線生產的最后一個夜班,大型廠職工懷著特殊的感情站好最后一班崗。隨著爐內炙熱火焰的褪去,軋機轟鳴聲音的消逝,800生產線“功成身退”,走進了鞍鋼人的記憶里。那些曾經為800生產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職工紛紛掏出手機與產線合影留念。“這條生產線帶給我們不僅是光輝的業績,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將帶著這筆精神財富到新的工作崗位上,用雙手去創造鞍鋼更加美好的明天。”800生產線操作工孫世利說
800生產線始建于1951年,是我國恢復建設時期著名的鞍鋼“三大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根重軌的誕生地。在這條生產線上,鞍鋼人矢志創新,從最初的單一品種拓展到50多個品種120多個規格的產品,實現從設計產能30萬噸到年產107萬噸的大跨越,累計生產鋼材3800多萬噸,其中鋼軌2024萬噸,可繞地球赤道近12圈,所創造的效益相當于國家對其投入的40多倍,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堪稱功勛產線。
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800生產線裝備陳舊、工藝落后、能耗高等劣勢日益凸顯,已無法適應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為了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鞍鋼決定拆除這條生產線。今年85歲的孫良老人是新中國第一根重軌的軋制者之一。得知這條產線將要拆除,老人心情很復雜。“當年,我們在這條生產線上軋制出新中國第一根重軌,還把重軌橫切面當作禮物送給了毛主席。這條生產線給鞍鋼人帶來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每一個鞍鋼人的驕傲。如今老朋友別了,為的是鞍鋼更美好的明天!”
在800線生產的最后一個夜班,大型廠職工懷著特殊的感情站好最后一班崗。隨著爐內炙熱火焰的褪去,軋機轟鳴聲音的消逝,800生產線“功成身退”,走進了鞍鋼人的記憶里。那些曾經為800生產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職工紛紛掏出手機與產線合影留念。“這條生產線帶給我們不僅是光輝的業績,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將帶著這筆精神財富到新的工作崗位上,用雙手去創造鞍鋼更加美好的明天。”800生產線操作工孫世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