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該項目通過增加燒結機料面平料板配重、優化攀精礦配礦等措施,開展燒結料層提高后料面點火、降低系統漏風率等技術攻關,在7月中旬全面停用進口礦后,目前燒結料層厚度同比提高約25毫米,返礦率持續降低。
在行業里,高爐入爐燒結礦比例占70%以上。因此,降低燒結礦成本,是鋼鐵企業經濟冶煉的必然途徑。特別是近年來,鋼鐵市場形勢嚴峻,鋼鐵制造成本不斷攀升。“進口礦品位高、粒度均勻,優于國內礦石。但對攀鋼來講,價位高、運輸成本高,使用進口礦冶煉反而不經濟。”從事燒結礦工藝技術研究三十多年的蔣大均說,他們以不斷降低進口礦消耗為切入口和主攻方向,通過不懈努力,已找到了適合攀鋼燒結礦經濟生產的工藝技術路線。
2020年,蔣大均等提出在保持燒結礦性能指標不劣化、入爐燒結礦品位不降低的前提下,用國內60%以上品位礦石替代進口礦的建議與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煉鐵廠采納了他的建議,并成立了以蔣大均等為骨干的項目組,制定了科技攻關方案。項目組擇優選擇西南地區或攀西地區周邊礦替代進口礦,開展了鐵礦石性價比評價,并驗證減少進口礦后所采取的強化措施效果。他們經過多輪艱苦的試驗室試驗、工業試驗,創新性提出了釩鈦礦超厚料層燒結等新技術,探索出使用周邊礦替代進口礦工藝技術路線。
在產業化應用中,項目組圍繞“經濟爐料結構”原則,通過采用混合機錐形逆流襯板、改進松料器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攻克了國內高品位鐵精礦替代進口礦后混合料粒度差,難以實現厚料層燒結,影響燒結性能與指標等難題,成功探索出適合攀鋼燒結礦經濟生產的工藝技術路線。2022年,釩鈦礦燒結料層提高取得較大進展,料層厚度較同期提高了10毫米,燒結礦轉鼓指數穩定提升,返礦率、固體燃耗持續下降,降低進口礦原料成本上千萬元,為攀鋼“極致降本,經濟冶煉”目標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該項目獲得鞍鋼集團職工合理化建議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