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國內出現了100多家涉及鋼材的大宗商品電商,在資本市場和實業界引起巨大震動。
鋼鐵市場的巨大容量是吸引資本的重要因素。2013年,中國鋼材產量突破10億噸,50%左右通過社會渠道銷售。即使按3500元/噸計算,市場規模也超過萬億元。今年年初,馬云掌控的天弘基金投資鋼鐵電商概念股物產中拓。阿里巴巴是B2C領域(主要覆蓋生活資料)的龍頭老大,而鋼鐵電商是B2B領域(主要覆蓋生產資料)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兩者的聯姻引發業界諸多聯想。
在相關機構有關負責人看來,鋼鐵電商的崛起,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2011年以后,我國鋼鐵業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鋼材從不愁銷到賣不動,導致原有的流通渠道發生巨大變革。比如,傳統的鋼鐵流通鏈非常冗長,從鋼廠到終端客戶,需要經過區域總代理、一級代理商和二級代理商等層層分銷,銷售成本可占到產品價格的10%左右。有研究顯示,通過減少銷售層級,電商理論上可壓縮鋼材銷售成本80-120元/噸。
業內一高層表示,通過電商平臺的資源整合優勢,目前可做到同等條件下,鋼材供應價格低于市場價格20-50元/噸。
基于鋼材交易的一系列衍生服務如物流、金融等,也是電商平臺的發力點。過去兩年,傳統鋼貿業的信貸危機愈演愈烈,而電商通過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整合,能夠有效控制這一風險。由沙鋼控股的玖隆電商,目前已獲得華夏銀行3億元融資額度。找鋼網亦表示,將為平臺上的中小商戶提供融資服務,打造全產業鏈的鋼鐵電商。
雖然前景可期,但鋼鐵電商目前還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包括寶鋼、河北鋼鐵等鋼鐵企業,上海鋼聯等互聯網企業,物產中拓等流通企業,都在積極進軍這一領域。
當然,鋼鐵電商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多,比如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在線下的倉儲、物流設施方面缺乏積累,等等。但正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所說,鋼鐵電商將會對鋼廠的定價模式、生產經營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
另一業內高層表示,伴隨電商的崛起,那些重視運用電商的鋼廠,在訂單規模和市場價格上的主導優勢將越來越強,這會推動鋼鐵業的市場化重組速度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