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把第“N”次當作“第一次”
雖然寶山基地歷經多次高爐中修、大修,積淀了豐富的經驗,但項目團隊不敢有絲毫麻痹大意,首先從思想意識上把這次的中修當成“第一次”來對待。
本次中修計劃工期70天,項目121項、施工人員峰值630人,現場起吊、切割、電焊、高空等安全管控難度大的作業繁多,全體系有17家單位參與,是一場“多兵種、全天候、全要素”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為打好這場硬仗,公司成立了四高爐中修指揮部,按照8個片區負責制、策劃推進52份任務清單,組建多部門聯合的安全與質量合署辦,采用智慧安全管理系統,確保首次4000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爐放殘鐵中修成功,努力做到安全、質量、進度全面受控。
勇于挑戰,一破“寶鋼記錄”
四高爐中修的首戰就是洗爐和停爐降料線操作。四高爐爐缸凝鐵較厚,存在局部凝固渣鐵難融化情況,生產后期保持充沛的爐溫、調整鐵水成分是能否把爐內殘鐵排放充分的關鍵,在放殘鐵過程中還需要實施二次加壓,寶山基地高爐從業人員還沒有經歷過類似操作,順利完成任務存在很多難點和不確定性。
煉鐵廠組建了由高爐工藝首席及資深專家為主的團隊,有針對性地先后到柳鋼、重鋼考察學習相關技術經驗,在充分研究、借鑒國內外同行經驗基礎上,結合寶鋼高爐實際,多次討論并優化、完善原來的洗爐、停爐降料線方案。
洗爐期間,主要技術人員24小時輪崗值班,采用最適合四高爐的技術手段,奮戰一個月,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洗爐效果。在停爐降料線實施前,團隊開展了多次模擬演練,排查重點難點、預判突發事項,制定處置對策。降料線實施中,專家團隊全過程對停爐降料線關鍵節點、重要指標等進行跟蹤指導。
2023年12月1日,四高爐比原計劃提前2.5小時達到目標料線,全程煤氣全回收,鐵水溫度、成分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再次創造了寶山基地高爐停爐降料線時間最短的記錄,取得了首戰的勝利,也為順利放殘鐵奠定了堅實基礎。
鼎力創新,再破“行業記錄”
四高爐中修的一個必要環節就是把爐內的殘余鐵水排空,把爐缸內的焦炭、泥包、渣鐵混合物等清理干凈,為后續爐缸內部耐材重新砌筑提供空間和場地。四高爐這樣的4000立方米級高爐,在設計上沒有考慮過放殘鐵,現場也沒有設置相應的放殘鐵的空間、位置和場地,周圍的其它設備制約放殘鐵作業的順利實施。
本次中修也不設置扒渣門,需要把爐缸內的殘渣鐵通過現有的風口、爐頂方孔等運送出去,又是一個行業攻關難點。項目團隊充分考慮難度系數,廣泛開展技術交流,大膽創新,制定了周密詳盡的操作方案和安全方案,選取造價實惠、施工便捷、安全可靠的材料,“螺螄殼里做道場”,順利實現殘鐵溝、殘鐵坑施工布置,確保過程順利。
經過團隊的協同作戰,四高爐在停爐后6小時就打開殘鐵口,放出上千噸殘鐵,突破了大鐵量沉鐵坑技術極限,大幅減少后期爐內清理量。剩余的殘渣鐵需要人工進入爐缸內部實施切割破鑿,這也是此次中修工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爐缸內部作業空間狹小,殘鐵渣成分復雜硬度高、形狀不規則,切割破鑿難度異常大,而切割下來的殘鐵運輸速度慢,影響施工進度。面對這些“攔路虎”,項目團隊甘做“武松”,因勢利導及時調整策略、協調資源,優化技術措施,綜合應用多種技術手段爬坡過坎破解難題。
2023年12月31日,爐內殘渣鐵提前一天清理完成,為下一階段的耐材砌筑施工節省出了寶貴時間。
在容積4000立方米級以上的高爐實施放殘鐵作業是行業攻關的難點,四高爐放殘鐵作業成功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突破,為行業樹了一個標桿。后續,寶鋼股份寶山基地煉鐵廠四高爐中修團隊將再接再厲、快馬加鞭,給公司交出一份“雙優”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