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省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一季度納入統計范圍的1497家煤炭經營企業,共經營煤炭5811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27%。而有660家煤企處于歇業狀態,占煤企總數的44%。
另據對浙江最大的煤炭市場——寧波市鎮海煤炭交易市場調查,2012年以來已有14家煤企關門或停業,占進場企業總數的20%。一季度52家進場企業共經營煤炭532萬噸,同比下降了34%。而在溫州,煤企煤炭經營量下降幅度則更大。該市納入統計的106家煤企,一季度共經營煤炭104萬噸,同比則下降了71%。據杭州市煤協調查,2012年以來已有17家煤企注銷或歇業,占該協會會員企業總數的20.2%,在目前剩下的67家中有近半數企業已表示不再經營煤炭。在金華,84家煤企目前已有20家處于歇業狀態,占比23%。一季度煤炭經營量,同比下降了30%。
簡析當前出現的煤商歇業和關停潮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市場低迷,經營艱難。
從經營方面看,自2012年以來,因國內煤炭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煤價連跌,煤商普遍虧損。從宏觀上來看,國家采取嚴厲措施治理霧霾,淘汰落后產能,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在浙江,各地紛紛建立“禁燃區”,關停小熱電廠,對紡織印染等行業實施煤改氣等,煤炭市場空間大大被壓縮,不少煤商認為該行業已是夕陽產業,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于是紛紛歇業,另謀他業。
二、資金緊張,周轉困難。
當前,各金融部門將煤炭、鋼鐵等行業列為信貸嚴控行業。鑒于煤市已連年表現不佳,不少銀行開始壓貸、抽貸、甚至停貸。而煤炭經營資金需求量較大,用戶拖欠貸款現象又十分嚴重,一旦資金出現問題,經營就難以為繼。
三、競爭激烈,淘汰出局。
隨著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一大批小規模的煤商來講,他們在資金實力、進貨渠道、參與煤炭用戶招標及用戶進貨鋪底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在與大煤企的競爭中,只能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