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金礦要飯吃,這是對河南鋼企最形象的寫照。2013年,河南8家重點鋼企都呈虧損狀態,沙鋼集團安陽永興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永興鋼鐵”)累計虧損5.3694億,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賬面虧損1.255億元……
與全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不同,河南一直是鋼鐵產品的凈輸入地。來自河南省鋼鐵工業協會(下稱“河南鋼協”)的數據顯示,根據2012年河南GDP測算,全省全年消費量為4300萬噸左右,河南鋼產量僅為2215.8萬噸,需求缺口2000萬噸。
“河南不差市場,差產品。”河南鋼協辦公室主任李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河南的汽車業和家電業已形成規模,車用鋼板和電器鋼板的需求,對河南鋼企而言,是一重大機遇。
河南作為鋼材消費大省,本土鋼企卻在餓著肚子,四處奔波覓食。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以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安陽鋼鐵”)、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源鋼鐵”)為代表的河南鋼企,正在經歷著怎樣的陣痛與思變?
永興鋼鐵減員降本向管理要效益
“鋼鐵業,現在或許才開始真正進入冬天。”近日,中國鋼鐵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坦言,2014年一季度可能是鋼鐵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效益最差的一個季度。
逆境之中,“向管理要效益”成了當下河南鋼鐵企業的“救命稻草”。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沙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3年,永興鋼鐵以虧損5.36億元,取代2012年虧損35億元的安陽鋼鐵,成為河南八大鋼企“虧損老大”。為使虧損最小化,永興鋼鐵“限產保價”,4座高爐停了2座。
“我們新的領導班子,每天都要開車到2600畝廠區轉一圈,通過下基層,從生產車間到原材料儲備區,掌握一手的生產經營情況。”永興鋼鐵總經理陳洪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每天早上6點到崗,已成為他們每天的工作習慣。
“我們員工也是,現在更懂得珍惜工作的來之不易,愿意擔當更多的責任。”永興鋼鐵黨委副書記孫麗軍表示,“作為無償奉獻的獎勵,每位員工的額外勞動付出,將納入員工年度綜合考評,以優勝劣汰,作為升職加薪的依據。”
永興鋼鐵目前在職員工3000余人,部分生產和行政管理崗位“是1人做著2至3人的工作”。2014年1至4月份,永興鋼鐵以每月百人的速度,就鋼鐵主業的生產管理、車隊運輸等方面進行減員和調崗,涉及400余人,例如198人的車輛運輸隊伍,一次減少80人。
“根據情況,減員還會繼續,在生產和行政管理上,最終目標是減至現有260個管理人員的1/3或1/4。”陳洪林坦言,減員是為了提質增效,提高職工待遇。
事實上,在河南鋼企中,類似永興鋼鐵減員降本的并非個案。作為老牌國企,安陽鋼鐵現有在職員工2萬余人,年產能1000萬噸。2013年,該公司減員涉及1065人,在全國上市公司裁員行動中“備受關注”。
鑫金匯劍走偏鋒尋求差異化競爭
河南鑫金匯不銹鋼產業有限公司(下稱“鑫金匯”)誕生于2005年,如今已從年產5萬噸不銹鋼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占地2.5平方公里,以不銹鋼為主,集收購、冶煉、制板、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區”。
在幾乎所有鋼企虧損的時候,鑫金匯穩賺不賠,并進行適度擴張。即便在經濟形勢一片蕭條的2008年,鑫金匯也能保持增長。從小到大,由大變強,鑫金匯的制勝法寶是什么?
2005年,中國建筑用鋼步入“黃金時代”,各路資本紛紛涌入,中國鋼鐵產能領先世界,成為鋼鐵第一大國。鑫金匯此時卻劍走偏鋒,選擇了不銹鋼這一當時的“冷門”。
“鋼鐵行業必須有自己的優勢基礎。”鑫金匯董事長尚學嶺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在鋼鐵微利時代,僅物流成本,已占去大部分利潤,指望從管理上節約一二百塊錢不起多大作用,必須形成區域化經濟,否則就會在行業內失去自己的競爭優勢。
“借勢而為”是鑫金匯成功的秘訣。尚學嶺表示,生產螺紋鋼的碳鋼企業,原材料多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外進口,每噸物流成本在130元左右,對于微利時代的鋼鐵業而言,是一沉重的負擔。
鑫金匯則不同,煉一噸不銹鋼,廢不銹鋼占原材料的70%,此外就是鎳、鉻、鉬等合金原料。以年產能100萬噸為基數,每年大概需要采購70萬噸廢不銹鋼,就近取材,可節約物流成本9100萬元。
尚學嶺透露,建廠9年來,鑫金匯每年都是滿負荷生產,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及當前復雜環境下,開工率仍是100%。而目前部分碳鋼企業開工率不足60%。
2013年,在鋼鐵環境復雜的情況下,鑫金匯擴產10萬噸,產能增加至100萬噸,賬面利稅6601.2萬元。
但是,就像一位低調的行者,鑫金匯從不輕易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悅。產能已增加至100萬噸的鑫金匯,利潤幾何?“現在大環境不好,具體不便多說,我們還是希望低調些。”尚學嶺婉拒道。
目前,中國人均消費不銹鋼17公斤左右,西方發達國家已達30多公斤。2013年全球不銹鋼總產量3640萬噸,中國年產18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48%,成為世界不銹鋼第一大國。
“未來,中國將是不銹鋼的消費和出口大國。”尚學嶺給《中國經濟周刊》算筆賬,若按每人年消費30多公斤算,中國人口13億,一年就是4000萬噸左右。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尚學嶺說,嗅覺敏銳的鋼企都在往不銹鋼轉型,行業洗牌的時代已經到來。
早在2007年,鑫金匯未雨綢繆已開始布局。依托不銹鋼,該公司成立了金匯集團、鼎大不銹鋼制品集團、大新科技,以及再生資源公司。從不銹鋼冶煉、酸洗,到不銹鋼深加工、制品銷售,以及物流、倉儲、礦產投資等,每個集團下面都有十幾家關聯子公司,環環相扣。
“你無我有,你有我大,你大我強,你強我轉。”尚學嶺表示,“不銹鋼將來也會面臨碳鋼現在的問題。”只有形成完整產業鏈,從廢料收購、加工到產品出售,才會健康發展。
安陽鋼鐵:非鋼產業要占半壁江山
安陽鋼鐵,昨日的老大哥,今日的老大難。
“現在能保證現金流不斷就是最大的成績。”安陽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一再表示,對于正在艱難爬坡的安陽鋼鐵而言,沒什么可說的。李濤坦言,從根本上看,是一些企業治理問題,但短期問題解決不了,長期問題就無從談起。
在鋼鐵持續微利的形勢下,結合自身優勢發展非鋼產業,成為安陽鋼鐵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2014年初,安陽鋼鐵提出“2020年非鋼產業營業收入與2013年相比翻一番,占集團營業收入的50%以上”的目標。為適應非鋼產業發展的新管控模式,安陽鋼鐵提出“全面推進企業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把改革創新作為企業脫困、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和途徑”。
《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獲悉,今年年初,安陽鋼鐵提出剝離50%職工參與市場競爭,發展非鋼產業,留下50%的職工發展鋼鐵主業,以便輕裝前行。安鋼此舉,在河南鋼企中已具“風向標”意義。
從企業長遠發展戰略高度,李濤對非鋼產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結合公司存量資產,按照“一業為主,適度多元”的方針進行“優化組合”。
《中國經濟周刊》采訪發現,安陽鋼鐵的“適度多元”并非“紙上談兵”,該公司麾下現有醫院、物流公司、酒店等非鋼企業近10家,目前已作為優良資產開始與社會化資本結合,共同發展。
年初,安陽鋼鐵新成立了非鋼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對非鋼產業部職能重新規整、充實人員,成立了15個臨時性非常設工作機構,由副總帶隊立下軍令狀,董事長親自監督,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重點改革突破。
“依托非鋼產業謀生存之路。”李磊表示,跳出安鋼、發展非鋼,在致力打造非鋼產業的政策支持下,安陽鋼鐵各非鋼單位的市場意識逐漸增強,由過去的“找領導”變成現在的“找市場”。
不過,在發展非鋼產業時,安陽鋼鐵并未放棄主業。2014年3月18日,安陽鋼鐵冷軋工程酸洗軋機聯合機組熱負荷正式投產,自此,河南將結束高端冷軋產品主要依靠外省企業的歷史。
據悉,安陽鋼鐵冷軋工程被列為河南省重點工業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項目有1550冷軋工程、1750冷軋工程和冷軋硅鋼工程,投資概算總計約98億元。冷軋一期1550冷軋工程產品定位高端家電板、建筑板和汽車用結構板,設計年產能120萬噸。
濟源鋼鐵瞄準優特鋼謀求高端化
“速度決定成敗。”早在2005年建筑用鋼大發展時期,濟源鋼鐵就已預知建筑用鋼將要面臨破產,轉型生產優特鋼。
“投資經濟向消費經濟轉型,給工業用鋼提供了發展空間。”濟源鋼鐵銷售總經理周集才表示,幾年下來,以棒材、盤條為主的中高端優特工業用鋼,占濟源鋼鐵生產總量的75%,建筑用鋼只有25%。
“不怕不賺錢,就怕貨不全。”在產品設計上,濟源鋼鐵真正做到了“你無我有,你有我全”。在全國,濟源鋼鐵是同類產品中規格最全的廠家。
去年7月,濟源鋼鐵投資近8億元,引進意大利特殊鋼棒生產線,以國內市場為主,同時銷往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目前產銷平衡,稍有積壓。為使產品再上一個臺階,今年3月份,以濟源鋼鐵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玉田為首的濟源鋼鐵領導班子十余人,前往意大利參加技術交流與合作。
“就市場空間而言,目前這些產品,在周邊方圓幾百公里以內,沒人競爭。”周集才解釋,這些產品產能也過剩,但因為看準了時機,先下手為強,相對來說還好些,只是價格相對低些。
“發展服務型鋼鐵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指出,在鋼鐵行業步入調整期的當下,河南能否抓住機遇,放棄賣點找買點,從粗放的規模型向高精尖產品型發展,是其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發展服務型鋼鐵是大勢所趨。”河南鋼協辦公室主任李磊表示,鋼企應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產品,打造保姆式服務的鋼鐵銷售,從產品到服務,給客戶量身定制,并主動開拓不同行業領域的產品需求市場。
例如,寶鋼憑借“兩片易拉罐用鍍錫鋼板”的開發與應用項目,為可口可樂生產制造易拉罐作為切入點,進軍金屬包裝領域。
2010年,寶鋼為可口可樂供應12億個易拉罐,在價格上,鋼制易拉罐比鋁制易拉罐便宜半分至一分錢,以此為基數,一年下來,鋼制易拉罐為可口可樂節省1200萬元。
相關數據顯示,僅易拉罐成本就占到了可口可樂飲料生產總成本的60%,飲料生產商已越來越多地采用鋼制易拉罐代替鋁制易拉罐。現如今,每5個可口可樂罐,就有一罐“寶鋼造”。
在鋼罐制造業中,高速電鍍錫薄鋼板代表著冷軋薄板的技術水平,是鋼鐵精品,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家鋼企生產。如今,寶鋼的鋼制易拉罐罐體,是經過6次減薄的鍍錫板材料,從0.28毫米減薄到目前的0.225毫米,罐壁最薄處只有0.007毫米,每個易拉罐的碳排放量減少15%。
由于能耗低、更容易降解等優勢,“寶鋼制造”的鋼罐愈發受到市場青睞,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力波啤酒等零售商家開始普遍采用。預計2015年,寶鋼達到年制罐能力100億只目標,將占國內“兩片罐”50%的市場份額,并努力拓展海外市場。
反觀河南鋼企,能否站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上,創新求變,以汽車、家電用板為切入點,從粗放的規模型向高精尖產品轉型,開拓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