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揮標準協同作用,挖掘鋼鐵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報告》提出,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鋼鐵行業產業鏈條長,關聯產業多,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鋼鐵行業通過推動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共建共享共贏的統一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產業協同效能,能夠有效提升產業鏈韌性和水平。例如鋼鐵企業與再生鋼鐵料回收企業、再生資源加工企業深度合作,構建“再生鋼鐵料回收→加工→冶煉→應用”的循環體系,降低對鐵礦石的依賴。同時,鋼鐵行業積極運用智能技術、綠色技術推動關鍵裝備升級,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不斷筑牢和加強產業基礎。下一步,鋼鐵行業將繼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堅持標準引領,從新質生產力中挖掘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二、開展鋼鐵標準提升行動,促進形成行業發展新優勢
《報告》提出,開展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行動,深入推進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鋼鐵行業結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新需求,構建與行業發展相匹配的新型標準體系,引導行業強化精品產品研發。在標準引領下,全行業生產裝備和工藝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持續提升,取向硅鋼、高強汽車板、高端軸承鋼、“筆尖鋼”“手撕鋼”等,不斷取得新成果。下一步,鋼鐵行業將以新型標準體系為抓手,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需求,形成關鍵產品和技術標準清單,激發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促進形成行業發展的新優勢。
三、加快鋼鐵國際標準化進程,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報告》提出,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解決標準認證、市場渠道等方面問題。鋼鐵行業已逐步建立了內外貿一體化的經營模式,2024年鋼材出口量約1.11億噸,同比增長22.7%。在內外貿一體化過程中,鋼鐵行業也迎來標準認證的挑戰,包括國內外標準的不統一、認證流程的復雜性以及高昂的認證成本等問題。為應對這些挑戰,鋼鐵行業正在積極推行標準國際化,強化與國際標準的互認,減少認證成本,增強中國鋼鐵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目前,中國鋼鐵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已經從對標看齊階段,發展到并跑甚至領跑階段,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鋼鐵行業還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治理,承擔了6個國際秘書處的職責,發布了120多項國際標準,并正在推動綠色低碳等標準的國際互認。下一步,鋼鐵行業將繼續加強參與標準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為內外貿一體化提供支持。
四、完善鋼鐵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構建可持續發展格局
《報告》提出,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近年來,鋼鐵行業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通過增加節能環保投資,深入實施超低排放和極致能效工程,已成為行業共識。另一方面,通過制定低碳排放鋼標準,建設環境產品聲明(EPD)平臺,以及推動綠色鋼鐵產品認證,促進了綠色低碳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下一步,鋼鐵行業將致力于圍繞“無廢工廠”、“零碳工廠”、“極致能效工廠”等先進理念,建立并完善綠色工廠標準體系,引導企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清潔化、低碳化和高效化,為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清晰的技術指導和評價標準。
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鋼鐵行業將帶著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更加飽滿的熱情,務實做好標準化工作,不斷提高鋼鐵標準引領行業發展的服務效能,為鋼鐵產業減量升級貢獻標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