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鐵礦石巨頭力拓和FMG公司相繼公布了二季度運營報告。其中,力拓公司2季度鐵礦石產量再創新高,同比增11%至7310萬噸,環比增10%,鐵礦石發貨量同比增23%至7570萬噸,環比增13%,上半年,力拓鐵礦石產量為1.395億噸(按股份計1.099億噸),發貨量為1.424億噸,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FMG公司2季度鐵礦石產量為4380萬噸,同比增28%,環比增48%,處理鐵礦石4110萬噸,同比增82%,環比增32%,總發貨量同比增55%至3870萬噸,環比增23%,其中FMG發貨量為3760萬噸,同比增58%,均達到創紀錄水平。
在鐵礦石巨頭產量快速擴張而世界需求,尤其是中國需求增速放緩的影響下,鐵礦石呈現供大于求局面。造成2014年鐵礦石價格一路走低,雖然對中國礦山企業形成了巨大沖擊,但未影響礦業巨頭繼續擴張的計劃,因為其成本優勢明顯。
目前,力拓皮爾巴拉鐵路及軌道年處理能力擴至3.6億噸的項目建設已完成,港口年處理能力擴至3.6億噸的項目建設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末完成。該公司推進的一系列低成本棕地擴建項目將帶來更多的產量增長,這些增產項目多數將在未來2年內投產,預計到2015年該公司年產能達到3.3億噸。
與礦業巨頭意氣風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鐵礦石市場價格跌破部分礦山的成本價,這使得陸續有中國高成本的中小型礦山關停。7月16日,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Andrew Mackenzie稱,中國國內的鐵礦石產出將“越來越少”,因澳洲產商正擴張低成本鐵礦石產能。同日FGM公司也稱,中國不可避免將關閉國內更多鐵礦石產能。可以看出,鐵礦石價格下跌與中國礦山企業退出相伴,定價權之爭中中國并未占先,金銀島分析師表示。
而對于即將推出中國版鐵礦石掉期,目前來看也難寄予厚望。上市較早的新交所鐵礦石掉期已吸引眾多國內產業客戶參與,有業界人士擔心中國版鐵礦石掉期上線之初可能面臨流動性不足。
對于中國版本掉期能夠替新加坡掉期,有鐵礦石進口貿易商表示目前看不出。第一中國掉期是用人民幣結算,跟美元現貨不掛鉤;第二中國掉期用的指數,跟普氏指數不掛鉤。而目前包括礦山、鋼廠和市場上的貿易商都是用的普氏指數。一位駐香港的礦石貿易商表示,國內已經有鐵礦石期貨,新加坡也有掉期,中國版鐵礦石掉期的作用不會太大。在諸多困難面前,中國謀求鐵礦石定價權之路仍坎坷,分析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