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集團石鋼公司軋鋼廠大棒線2號剪正在剪切著棒材,不時傳來一陣有節奏的金屬碰撞聲。與此同時,在CP2操作室里,電腦屏幕上的數據不斷地變化著。這是大棒線點檢站的一個改造項目,這個改造,使精確定量更換剪刃成為了現實。
"大棒線軋線有兩臺飛剪,擔負棒材的切頭、切尾、倍尺剪切工作。"這個"金點子"的提出者大棒點檢員吳光寧解釋道,"之前,更換剪刃基本依靠經驗,1號剪每三個月更換一次,2號剪每兩個月更換一次,但是因為生產規格、鋼種、倍尺等不時發生變化,單純按照時間周期更換剪刃很不科學,經常會出現過維修的情況,備件消耗會增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吳光寧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將現有程序進行改進,利用飛剪剪切的信號,將其轉換為數字顯示在操作界面中,實現精確計數。"剪子每動作一次,計數也隨之增加,當達到設定次數時,點檢員就進行剪刃更換,更換完畢后,由專業人員從程序中進行清零操作,剪子的運行進入下一計數周期。"吳光寧指著電腦屏幕說。
通過這個改造,目前,大棒線1號剪、2號剪可以自動計數,飛剪實現了定量更換。"一年能節省備件費用2萬元,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吳光寧說得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