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冬,胡金波,司新國,甄常亮,客海濱
(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煉鐵廠,河北唐山063016)
摘要: 分析了高爐入爐原料結構變化對高爐冶煉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措施。通過合理匹配入爐資源結構、實施鐵前物料篩分系統改造、改進高爐日常操作等措施,提高了高爐的適應能力,為高爐穩定順行創造條件,并且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技術指標。
關鍵詞: 高爐; 原料結構; 篩分系統; 日常操作
0 引言
河鋼唐鋼煉鐵廠高爐系統2#高爐( 2 000 m3 )于2017 年底限產停爐,目前,在線運行3 # 高爐( 3 200 m3 ) 、4#高爐( 3 200 m3 ) 2 座[1]。近兩年來,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受市場及運輸等環節的影響,高爐入爐原料結構穩定性變差,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爐指標的優化[2]。
1 高爐入爐原料結構變化及影響
2017 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冬春季采暖期,受限于地域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唐山地區空氣污染較為嚴重[3 - 4]。期間為緩解環境壓力,環保部門對相關行業實施環保限行、限產政策。限行、限產期間,高爐面臨的最大變化是入爐原料結構頻繁波動,尤其是燒結限產,導致高爐階段性配吃部分或全部落地燒結礦; 同時受車輛限行影響,煉鐵廠汽運球團資源緊張,球團品種和配比調整較頻繁。入爐燒結礦和球團資源結構變化情況見圖1、表1。
由圖1 可以看出,高爐入爐燒結礦配比最低為62. 71%,最高為75. 53%,波動范圍高達12. 82%。
落地燒結礦包含部分外購燒結礦和自產燒結礦,外購燒結礦因多次倒運、長時間放置,強度和粒度指標較差,轉鼓指數70% 左右、RDI - 3. 15 40% 左右,且成分波動大; 自產部分的質量相對穩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方面問題。
煉鐵廠高爐使用的球團礦主要依靠汽車運輸,由于環保限行政策的影響,汽車運輸受限,雖啟動火車運輸,但資源仍難保證,需階段性地采購部分外購球團礦。據統計, 2017 年至2018 年上半年,共配加10 個不同品種球團礦,高爐入爐球團配比頻繁調整,且不同品種球團礦成分及冶金性能等存在一定差異。
入爐原料條件的穩定與否,對高爐順行和指標改善至關重要[5,6]。高爐入爐燒結礦和球團礦配比、配入時間以及調整幅度,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高爐順行。高爐大量配吃落地燒結礦,頻繁調整爐料結構、變換礦種,對高爐冶煉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7]: 首先,大量配吃落地燒結礦會惡化高爐料柱透氣性,影響煤氣流分布,容易造成邊緣氣流不穩,出現爐墻粘結、竄氣、塌料等爐況,進而影響高爐順行;其次,短時間內大幅度地加減落地燒結礦的用量,容易引起煤氣流短時間急劇變化,導致熱量劇烈變化,高爐燃耗大幅度波動,如果控制不及時,容易引起高爐的爐況波動; 第三,外購的燒結礦和球團礦的成分與自產礦相比,差別較大,并且穩定性也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堿度控制,直接影響鐵水質量和爐缸活躍程度,最終影響高爐的冶煉過程。
2 高爐入爐原料變化的應對措施
隨著對原料條件變化的深入研究,在高爐操作上,通過摸索、總結經驗,應對手段不斷完善,高爐適應能力逐步提升。煉鐵廠針對入爐礦石的變化制定相應的生產組織方案,降低外圍因素影響,為高爐穩定創造基礎條件,保證高爐順行,實現較好的經濟技術指標。
2. 1 原料的綜合評估及質量管控
首先,對外購球團礦、燒結礦的主要成分、冶金性能、有害元素含量進行入爐前的系統檢測,并對不同物料的每項參數設定最低控制標準,建立與供應方的反饋機制,對其質量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其次,外購礦品種較多,各品種外購礦不但與自產礦石之間存在差異,其質量也不盡相同,入爐前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礦石供貨來源、性能優劣、成分穩定性將其分檔。與自產礦石相當的第一檔可以直接配入; 對于質量性能較差的第二檔,設置專用礦倉,分倉入爐,并根據礦種供應量,控制入爐比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減小配比,延長配入時間,降低其對高爐的影響。
第三,強化入爐后礦石的跟蹤檢測,對于外購礦石,特別是第二檔礦石,提高檢測頻率,每天檢化驗的次數為常規檢測的2 倍。對質量波動較大,或者質量下滑的礦石,及時減量或者停止配吃。原料、高爐區域的技術人員現場看料,重點關注,及時了解外觀變化,包括強度、粒度、水分,并做出反饋。在高爐配料計算中,自產礦石成分取值為最近3 次檢測的平均值,而對第二檔礦石則增加至5 次,以減小其成分波動對高爐配料的影響,穩定爐渣堿度及鐵水成分。
2. 2 篩網系統的改造及篩分的管理
落地燒結礦由于長時間存放,并且數次倒運,粉化嚴重[7],粒度比直送燒結礦差,< 10 mm 比例高于直送燒結礦。一般直送燒結礦該粒度區間比例在20% ~ 25%,而落地燒結礦在40% 左右,經過高爐槽下篩分,比例35% 左右,與入爐標準< 28% 相差較大。該粒度比例過大,將影響爐內塊狀帶礦層透氣性,不利于煤氣流的穩定。
為應對頻繁配加落地燒結礦造成的不利影響,對高爐槽下燒結礦篩網進行改造。高爐燒結礦倉下篩網為單層雙面篩,改造前篩網尺寸為5 mm /3. 5mm,能滿足直送燒結礦粒度篩分要求,將< 5 mm比例控制在5%以內; 對落地燒結礦粒度分布,篩分效果不好,雖< 5 mm 比例可以控制,但5 ~ 10 mm比例偏大。
為防止高爐全部配吃直送燒結礦篩分時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對比分析了落地燒結礦的篩上物、篩下物篩分數據,并結合其配比和調整頻率,將高爐燒結礦槽下5 套篩網中的2 套( 即4#、5#倉下的篩網) 尺寸改為8 mm /4. 5 mm。改造后落地礦的篩分效果,< 5 mm 比例滿足< 5% 要求,5~ 10 mm 比例控制在25% 以內,< 10 mm 比例在30% 以內,基本接近高爐的控制標準。
同時,嚴格管理落地燒結礦的配入。將落地礦裝入4#、5#倉( 篩網已改造) ,根據落地燒結礦存放時間的長短、料場的粒度狀況、倒運次數的多少,嚴格控制倉下篩網過料量,在滿足高爐料速、不卡料的前提下,過料量控制到最小,保證篩分充分。
2. 3 高爐爐內操作應對
配吃落地燒結礦以及頻繁改變爐料結構期間,不同礦石冶金性能不同,高爐料柱透氣性不穩定; 不同礦石軟化區間有區別,軟熔帶高度起伏大,最終都會影響高爐的煤氣流穩定[7]。爐況波動具體表現為: 爐身靜壓不穩定,渣皮脫落頻繁并且容易粘結,壁體磚襯溫度波動大,爐況極其脆弱,可能造成極端爐況。
首先,高爐操作要從根本上將大幅度、長時間配吃落地礦,爐料頻繁變換品種與短時間的原料質量波動的區別開來。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最終入爐的爐料質量呈現下滑趨勢,而以往高爐爐料質量波動是短暫的,且范圍小。以往高爐針對燃料變化采取的措施是被動應對,在原料整體較好的情況下,部分或者暫時變化,高爐的反應是短暫的壓量關系緊或者燃料比上升,甚至變化不明顯,高爐的應對基本上以負荷為主,針對出現的爐況具體變化小幅度調劑。大范圍的爐料質量變化,對高爐的影響幅度大、時間長,一旦順行遭到破壞出現極端爐況,諸如管道、懸料、崩料等,處理起來難度大,成本高,特別是大高爐更是如此。因此,與順行出現問題后處理爐況相比,提前退守保證高爐穩定更為經濟。
綜合考量,權衡利弊,制定應對方針: 提前足量,穩定為主,靈活調整。響應應急預案時,根據原料變化幅度和變化的具體情況,結合前期對落地礦或新料種的綜合評估情況,主動提前退負荷,保持疏松壓量關系,采取抑制邊緣、疏導中心的裝料制度,穩定邊緣,防止出現局部氣流。熱量控制上限,[Si]較正常操作提高0. 05 ~ 0. 1,物理熱保證充足,控制在1 510℃以上,防止燃料比大幅度上升后爐缸熱量不足。后續根據爐料入爐后高爐的反應進一步調節應對,如前期的應對過量,爐況反應良好,關系穩定疏松,適當進攻,順序為先通過裝料制度調整邊緣中心的氣流改善煤氣利用,有條件進一步負荷調劑,優化指標; 如果高爐表現為應對力度不足,爐況出現小幅度波動,采用料制調整方式,堅決控制邊緣,疏導中心氣流,防局部邊緣氣流過分波動導致高爐竄氣崩塌料等,必要時進一步退負荷,維持高爐穩定順行。
其次,爐前是高爐各崗位中的重點,渣鐵排放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高爐的穩定順行。高爐渣鐵順利排出是高爐爐內騰出空間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保證高爐冶煉能夠穩定持續進行的必要條件,一旦渣鐵排放速度和高爐的冶煉速度不匹配,爐缸內積存的渣鐵過多,爐缸內部分焦炭被渣鐵托起,煤氣通道被改變,造成爐內的憋壓。出鐵不暢造成的憋壓從某種程度上改變煤氣的初始分布,這對煤氣流穩定極其不利,加劇了穩定邊緣氣流的難度,在原料大幅變差期間,更容易造成局部氣流,誘發竄氣、塌料等現象。如果爐缸內渣鐵長時間的排放不暢,進一步積壓,會導致風口進渣甚至風口小套的燒損,造成惡性事故。所以在原料變差的期間,高爐氣流穩定性較差,爐前的出鐵組織至關重要,渣鐵的及時排出,能提高高爐對原料的適應性,有效地減少爐況的波動。目前高爐煉鐵廠在線生產的2 座3 200 m3高爐,均設有4 個鐵口,一般為相對的2 個鐵口輪流進行出鐵作業,另外2 個鐵口修補待用。高爐日常出鐵組織嚴格遵守兩次鐵間隔不大于20 min,一般要求在10 min 左右,本次鐵根據上次鐵出鐵狀況( 即出鐵時間長短、鐵量多少、出鐵的下渣情況等) ,靈活調節出鐵方針。如上次出鐵不虧鐵,本次出鐵正常組織; 如果虧鐵,視虧鐵程度,當輕微虧鐵時要求調整開機的鉆頭尺寸,虧鐵嚴重時縮短鐵間隔,必要時取消鐵間隔( 在上次鐵后期組織本次出鐵) ,兩出鐵場同時作業重疊出鐵,最大程度保證高爐及時排出渣鐵。并且規定當有鐵口難開現象或者鐵間隔大于20 min,無論有無憋壓都果斷要求爐前另一鐵口做好出鐵準備,組織2 個鐵口重疊出鐵,避免過度虧鐵影響高爐爐況。
第三,高爐上料作業是高爐生產的關鍵。上料作業區負責高爐的爐料裝入工作,設備點檢維護要精心到位,篩網及時清理保證篩分效果,防止上料故障,嚴防虧料線。同時保證爐料裝入精準,裝料的圈數、角度嚴格按照設定執行,一般要求布料參數實際值和設定值的角度誤差在0. 2°之內,小時平均圈數誤差在0. 2 圈以內。角度誤差和設備精度有關,同時對氣流影響較小,下料圈數的誤差如果過大對氣流分布影響明顯,故在原料變差期間對其要求更為嚴格,規定半小時( 約3 批料) 確認平均圈數,根據結果及時調整料流閥修正干預,小時誤差平均小于0. 1 圈,杜絕因爐料裝入誤差過大引起的氣流波動進而影響爐況。
3 實施效果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和總結,爐內操作的應對措施逐步完善。在高爐入爐原料結構變化期間,高爐的適應能力逐步提升,通過系列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原料條件波動的影響相對弱化,高爐順行狀態基本穩定,指標持續改進,見表2。
4 結語
在可預知的原料長時間變化時,高爐首要問題是維持穩定,其應對具有不確定性,“過”與“不足”二者相權,總體來說前者的損失要小,故應提前采取措施保證高爐穩定順行。在原料大幅度變化時,日常操作上需小心謹慎,高爐煉鐵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在外圍因素不穩定時,爐況脆弱,抗干擾能力差,任何環節的差錯都可能造成爐況波動或者失常,要求高爐管理者一定要統籌兼顧,細致全面,為高爐的穩定順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司新國,黃亞玲,趙二敏,等. 煉鐵部含鐵資源運輸與控制特點[J]. 河北冶金,2016,( 7) : 63 ~ 65.
[2]王文生,魏航宇,高遠. 邯鋼5 號高爐爐墻結厚的快速處理[J].煉鐵, 2018,( 4) : 38 ~ 40.
[3]安玉琴,郝海燕,金紅,等. 河北省四城市PM2. 5 中多環芳烴污染水平及健康風險評價[J]. 職業與健康,2018,( 22) : 29 ~ 33.
[4]劉世璽,秦彥碩. 河北唐山地區霾和大氣污染物特征研究[C]. 第34 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 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變化及環境影響論文集,2017.
[5]王金龍,張艷允,張紅闖,等. 高爐爐料結構優化研究[J]. 河北冶金, 2012,( 6) : 8 ~ 10.
[6]張文中. 對煉鐵廠高爐精料的探討[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8,( 10) : 95.
[7]客海濱,尤新東,尹海斌,等. 唐鋼3 號高爐強化冶煉的生產實踐[J]. 冶金能源, 2018,( 6) : 1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