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理軍
(新疆和鋼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某高爐開爐后,在測量監護爐底一層和爐缸二層冷卻壁的出水溫差熱流強度時發現,鐵口西側的冷卻壁熱流強度在持續升高,由開爐初期測量的1.8℃,21日上升到2.5℃,23日上午上升到3.1℃,23日下午又降至2.5℃。
1 現狀分析
2.1 2020年3月10日拔爐完進入爐缸后,爐缸現狀
1、3#風口下部800mm處的最外側小塊碳磚之間有膨脹縫隙。
2、原因分析:受冬季兩次開停爐、死鐵層膨脹、收縮,導致爐缸環形碳磚出現裂縫、但從拔爐直觀分析,碳磚清洗可見,碳磚無侵蝕脫落現象;
3、采取措施:
(1)開爐時,此風口暫先堵住,待冶煉幾爐高硅鐵后再開此風口;
(2)開爐后,看水大班長必須每天將重點部位(3#風口下部、鐵口區域、二層冷卻壁等)測量的熱流強度發到工作群內,有異常要及時匯報。要求三班工長做好監督。
2 爐缸三層熱電偶現狀
1、爐缸熱電偶整體分布情況及當前值(2020年3月24日16:30時數據)
2、爐缸第二層熱電偶溫度分析(鐵口下方熱電偶,標高6.981)
(1)熱電偶分布及插深;575mm 805mm 耐材厚度;1150、
(2)爐缸二層溫度數據對比分析
爐缸第二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范圍 |
當前值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3--1(鐵口西) |
295.8 |
343 |
316 |
3--2(鐵口西) |
519.6 |
757 |
735 |
4--1(鐵口東) |
220.6 |
353 |
255 |
4--2(鐵口東) |
418.7 |
869 |
794 |
情況分析:此處碳磚砌筑總厚度1150mm、熱電偶插深第一點575mm、第二點805mm,第二點熱電偶數據工作正常未燒壞、證明碳磚侵蝕未到805mm處,且兩點溫度均未達到歷史最高值及歷史平均值,故可判定熱電偶區域碳磚未侵蝕至805mm范圍以內,屬于安全狀態;
3、爐缸第三層熱電偶溫度分析(鐵口上方熱電偶,標高7.846)
(1)熱電偶分布及插深;690mm 耐材厚度;1035mm
(2)爐缸三層溫度數據對比分析
爐缸第三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范圍 |
當前值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4--1(鐵口上方) |
256.7 |
291 |
255.7 |
情況分析;4-1溫度,角度處于鐵口正上方、插入耐材深度690、此處總耐材深度1035mm、目前溫度接近穩產時平均水平,未達到歷史最高值,證明此處電偶溫度正常,屬于安全狀態;
4、爐缸第四層熱電偶溫度分析(二、三層冷卻壁中間,標高8.711)
(1)熱電偶分布及插深;520mm 耐材厚度;750mm
(2)爐缸四層溫度數據對比分析
爐缸第四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范圍 |
當前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3--1(鐵口西) |
243 |
388 |
321 |
4--1(鐵口東) |
120 |
366 |
345 |
情況分析;3-1、4-1熱電偶處于第二代、第三代冷卻壁接縫處,此處耐材砌筑厚度750mm、熱電偶插深520mm深度,角度處于鐵口東西兩側,當前溫度與歷史最高溫度、穩產平均溫度相比,均低于此處溫度,證明此熱電偶范圍內碳磚侵蝕正常,屬于安全狀態;
鐵口兩側熱電偶分析總結;通過對鐵口兩側熱電偶總計三層、五處數據分析,當前熱電偶溫度均未超出高產穩產時歷史最高值、及穩產平均值數據,熱電偶工作狀態正常,證明熱電偶范圍內環形碳磚侵蝕正常,屬于安全工作狀態。
3 爐缸爐殼開裂現狀
爐殼開裂現象總計出現三次;
第一次;2018年8月份左右,三四號分口下方爐殼開裂、從分口平臺處一直開裂至爐底,焊縫長度約4.5米,當時利用檢修機會找外協單位補焊;至2020年3月24日,此焊縫二次開裂,目前還未補焊;
第二次;2020年元月份開爐后、2號風口下方爐殼開裂、與3#分口下方大致相同,焊縫長度約4.5米,在疫情停產期間補焊完成,目前無裂縫;
第三次;在疫情停產檢修期間,爐缸壓漿時,正南面爐殼開裂約2米焊縫,當即補焊處理,目前無泄漏;
照片如下;
通過爐缸爐殼焊縫頻繁開裂現象看出,爐殼開裂一般處于開爐后7-10天左右、此時處于死鐵層融化階段;死鐵層凝固時,導致爐缸耐材收縮產生縫隙,開爐時大量串煤氣,使得爐殼溫度升高,熱漲冷縮,爐殼產生局部應力;爐缸死鐵層融化階段,爐缸耐材膨脹,加之爐缸串煤氣現象爐殼升溫,導致爐殼熱應力無法釋放,焊縫開裂。
預防措施:再次出現停爐、開爐爐時、將爐缸灌漿孔部分打開,及時釋放爐缸應力及壓力,及時排除開爐產生的水蒸氣及余壓,待爐缸死鐵層完全溶化后,關閉壓漿孔,可防止部分爐缸熱應力集中導致爐殼開裂問題。
4 鐵口兩塊冷卻壁熱流現狀
1、鐵口兩塊冷卻壁水溫差及熱流強度
2、熱流強度計算
冷卻壁熱流強度測算結果[2020年3月23日16:00:00] |
|||||||||
測試點 |
水壓 |
水流時間 |
油桶容積 |
水管流速 |
水溫差 |
冷卻面積 |
熱流強度1 |
熱流強度2 |
備注 |
鐵口西 |
常壓水 |
90 |
205 |
8200.00 |
2.6 |
3.03 |
29552.48 |
7036.30 |
雙聯 |
鐵口東 |
常壓水 |
88 |
205 |
8386.36 |
1.6 |
3.03 |
18599.46 |
4428.44 |
雙聯 |
2層2 |
常壓水 |
86 |
205 |
8581.40 |
2.0 |
3.16 |
22811.30 |
5431.26 |
雙聯 |
2層3 |
常壓水 |
83 |
205 |
8891.57 |
1.6 |
3.16 |
18908.65 |
4502.06 |
雙聯 |
2層9 |
常壓水 |
101 |
205 |
7306.93 |
1.8 |
3.16 |
17481.14 |
4162.18 |
雙聯 |
2層10 |
常壓水 |
98 |
205 |
7530.61 |
1.1 |
3.16 |
11009.95 |
2621.42 |
雙聯 |
2層12 |
常壓水 |
89 |
205 |
8292.13 |
1.1 |
3.16 |
12123.31 |
2886.50 |
雙聯 |
2層13 |
常壓水 |
100 |
205 |
7380.00 |
1.7 |
3.16 |
16675.06 |
3970.25 |
雙聯 |
正常值≤16750 報警值≤29310 警戒值≤37680 事故值≤50240 單位:KJ/(m2.h) |
|||||||||
正常值≤4002 報警值≤7002 警戒值≤9002 事故值≤12002 單位:KcAl/(m2.h) |
原因分析:
1、鐵口西側冷卻壁水溫差比其他同帶冷卻壁水溫差高出1.0-1.5度,熱流強度高出約2000 KcAl/(m2.h),3月23日熱流值達到7036.30 KcAl/(m2.h),已達到報警值,此處處于薄弱區,需加強管理警惕;
2、由于冷卻壁均為雙聯,水流速8200kg/h,相比B爐9400 kg/h流速較低,后期需改為單聯進水,提高流速,增加冷卻強度。
現狀分析總結;
1、鐵口兩側爐缸環形碳磚存在收縮縫隙,存在串煤氣隱患,需采取高減、高硅、釩鈦等護爐措施;
2、鐵口兩側熱電偶溫度均未超出歷史最高值及歷史平均值,若達到歷史最高值,證明熱電偶范圍內碳磚侵蝕正常,處于安全工作狀態;
3、爐缸爐殼焊縫頻繁開裂,爐缸串煤氣嚴重,爐缸需壓漿處理,并注意再次出現開停爐期間,爐缸灌漿孔打開及時泄壓釋放應力,防止爐殼再次開裂。
4、鐵口西側冷卻壁熱量強度達到警戒值,需警惕管理,冷卻壁水管改為單聯,增加冷卻強度。
5 預防措施
5.1 完善日常數據監測及分析、形成常態管理、達到預警目的
1、水溫差及熱流臺賬;增加爐缸一、二帶冷卻壁水溫差及熱流臺賬、形成日監測、旬總結分析制度,由看水班落實;
2、爐皮測溫臺賬:增加爐缸爐皮測溫制度,每班測溫一次,建立測溫臺賬,由看水班執行,發現異常數據,及時采取爐皮降溫措施;
3、鐵口周圍熱電偶臺賬:對鐵口兩側、上下區域三層、五處熱電偶溫度單獨建立臺賬,進行單獨分析,每旬分析一次,進行總結,達到預警作用,由工長負責落實,如下表:
爐缸第二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測溫點 |
3月25日 |
3月26日 |
3月27日 |
。。。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3--1(鐵口西) |
295.8 |
|
|
|
343 |
316 |
3--2(鐵口西) |
519.6 |
|
|
|
757 |
735 |
4--1(鐵口東) |
220.6 |
|
|
|
353 |
255 |
4--2(鐵口東) |
418.7 |
|
|
|
869 |
794 |
爐缸第三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測溫點 |
3月25日 |
3月26日 |
3月27日 |
。。。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4--1(鐵口上方) |
256.7 |
|
|
|
291 |
255.7 |
爐缸第四層熱電偶溫度分析 |
||||||
測溫點 |
3月25日 |
3月26日 |
3月27日 |
。。。 |
歷史最高值 |
穩產平均值 |
3--1(鐵口西) |
243 |
|
|
|
388 |
321 |
4--1(鐵口東) |
120 |
|
|
|
366 |
345 |
5.2 鐵口兩塊冷卻壁改為單聯,增加冷卻強度
1、生產期間,將鐵口兩塊冷卻壁單聯水管提前布置到位,利用修風機會,及時更改為單聯;
2、利用月檢修,對鐵口兩塊冷卻壁進行反吹,防止雜物泥漿沉淀,影響冷卻水流速及流量。
5.3 采取階段性護爐措施
根據爐缸熱電偶溫度、串煤氣現象、冷卻壁熱流強度情況,采取定期護爐措施;如釩鈦護爐、高減高硅低硫護爐等措施,由工段提出,廠部商量后采?。?/p>
5.4 采取爐缸壓漿、爐殼補焊、治理爐缸串煤氣問題
利用本月月檢修機會、對開裂爐殼進行補焊,并對爐缸進行壓漿,壓漿采取修風壓漿、復風期間壓漿,兩次壓漿,杜絕串煤氣現象;
5.5 重點關注鐵口周圍熱電偶溫度變化,及時掌握碳磚侵蝕情況
根據鐵口兩側三層、五處熱電偶數據單獨臺賬,若溫度超出穩產平均值、采取護爐措施、超出歷史最高值,采取縮小分口措施、若兩點式熱電偶第一點燒壞,必要時采取堵風口,降低冶強措施;
5.6 工長熟練掌握緊急事故處理措施
一旦有事故發生,立即減風泄壓,立即開放風閥、重力放散閥泄壓。
6 處理效果
高爐生產期間,鐵口兩側冷卻壁熱流強度超出警戒值,高達14036.30 KcAl/(m2.h),隨時有可能發生燒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隱患,通過上述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后,熱流強度降至6500KcAl/(m2.h),達到安全生產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