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色金屬、大豆行業運用較成熟的基差定價模式,正在煤焦鋼產業“生根發芽”。
近日,旭陽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旭陽集團)與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永安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下稱永安資本)在北京簽訂國內首單焦炭基差貿易合同。
7月下旬,日照鋼鐵集團分別與永安資本、中信寰球商貿(上海)有限公司簽訂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之后鐵礦石上下游企業都開始重新審視這種新的定價模式。
據永安資本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差貿易合同實質上就是一個現貨合同,只是在定價的時候參考并使用了期貨價格,使現貨貿易定價模式從“一口價”改為“期貨+基差”。
多年來,國內煤焦鋼產業以及鐵礦石行業普遍采用的是“一口價”現貨定價模式。目前,煤焦鋼產業面臨多重困境,迫切需要通過新的定價模式來穩定經營、規避市場波動風險。與此同時,大商所焦煤、焦炭期貨市場運行日趨成熟,依托焦煤、焦炭期貨價格為基準開展基差貿易的時機已成熟,焦炭基差貿易合同“落地”并不意外。
“201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焦化企業盈虧相抵虧損32.89億元,焦化行業的虧損面已達53.04%的歷史最高水平,虧損企業合計虧損額99.67億元。”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秘書長石巖峰表示,國內煤焦鋼產業的增量發展期已結束,未來將是殘酷的存量市場競爭,整個產業鏈可能會出現大洗牌,參與并利用期貨市場是身處夾縫中的焦化企業穩定經營、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之一。
旭陽集團營銷總公司總經理王鳳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前期公司通過與永安資本進行合作套保,對沖了一大部分焦炭現貨的市場風險,這一次簽訂焦炭基差貿易合同是在套期保值基礎上的創新。“將基差定價模式推廣到現貨貿易中,對煤焦鋼產業的發展和脫困意義重大。”王鳳山說。
確實如此,對于正處在困境中的煤焦鋼企業來說,開展基差貿易益處良多。上述永安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傳統的“一口價”模式相比,“期貨+基差”定價模式可以使買賣雙方成為真正的商業伙伴,實現共贏。此外,基差貿易只需先行支付定金和期貨保證金,相比現階段支付全款的現貨貿易,可以為買賣雙方節省不少財務費用。
不管是國際四大糧商、國際有色巨頭嘉能可和托克、原油巨頭摩科瑞,還是國內行業龍頭中糧集團、江銅集團等,均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基差定價模式。“煤焦鋼及鐵礦石產業是國內體量最大、最為重要的工業行業,其對應的商品期貨市場運行日臻成熟,相關龍頭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及地域優勢,靈活使用期貨市場進行定價。”一位煤焦鋼產業人士表示,這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據記者了解到,隨著鐵礦石、焦炭等基差貿易模式的推廣,鋼材基差貿易也有望不久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