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寒冬下,如何堅持低成本制造,又保持實物質量穩定?武鋼鄂鋼公司條材總廠高線區交上了一份完美答案:今年以來,高線產品在月月超額完成計劃的情況下,連續7個月無質量異議,創歷史最好水平。
去年年底,高線區出臺了一項新規,即班中工藝停機檢查制度:軋機連續生產6個小時,必須進行10分鐘停機檢查。根據高線產線特點,一些影響質量的關鍵設備,如精軋導位等使用周期不能超過6個小時,否則,產生廢品的風險將增加70%以上。
現在,高線區熱軋車間每班嚴格落實三項制度,除了新的班中工藝停機檢查制度外,還有開機前確認制度和一直執行多年的質量停機制度。三項制度形成“組合拳”,全過程控制高線產品質量。
軋線上的職工給筆者算一筆經濟賬,為了搶產量,不執行班中工藝停機檢查制度,獎金只多幾十元,而出了故障,廢一條鋼考核500元。熱軋車間主任胡勝尼說:“如今,質量意識已經轉化為職工的行動,執行三項制度成為職工的日常習慣。”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高線區自實行班中工藝停機檢查制度后,規避了約70%的質量風險。今年在產量同比增加15.37%,破2個日產紀錄和7個班產紀錄的情況下,萬元銷售收入質量異議賠付額同比卻下降了0.44元/噸,降幅達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