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洪繼元25日表示,停產4年后,9平方公里的首鋼老工業區開發建設預計需要2000億元,“開發不搞房地產,嚴格準入門檻,引入和培育‘高精尖’產業。”
《關于推進首鋼老工業區改造調整和建設發展的意見》25日正式對外公布。《意見》提出,將有序開展土地開發再利用、先行建設便捷高效的基礎設施、構建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公共配套服務能力、加強首鋼工業遺存保護再利用五大任務。
洪繼元在2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始建于1919年的首鋼,北京地區鋼鐵主流程全面在2010年底實現停產。搬遷后的9平方公里首鋼老工業區,是中國內地目前規模龐大的工業遺址,力爭成為中國第一個C40(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城市聯合組織)樣板區。
他指出,據初步匡算,首鋼老工業區的開發建設資金約2000億。目前開發建設過程中面臨政策、體制、資金等現實難題。
洪繼元稱,為順利推進區域開發,亟需破解的是土地由傳統工業用地向服務業用地變性的體制機制瓶頸。在土地開發上,將優先保障首鋼總公司在北京發展新產業用地需求的原則,采取自主開發建設、產業定向開發和土地開發上市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首鋼老工業區土地開發再利用。
他說,在土地供應方面,對首鋼改造利用老工業區土地發展符合規劃的現代服務業,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地。同時,還將在首鋼老工業區試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為解決開發建設資金問題,洪繼元表示,《意見》提出在土地收益使用上,采取“原湯化原食”的方式,對于土地收益扣除依法依規計提的各專項資金外,專項用于這個區域內征地拆遷補償、基礎設施、土壤修復、地下空間公益性設施建設。此外,還支持首鋼總公司利用股權投資基金、企業債、中期票據和項目收益性票據等融資工具,進行多種渠道融資,“當然也鼓勵社會資本,包括外資參與該區域的建設。”
洪繼元強調,首鋼主廠區停產四年來,政府努力引導和培育區域新的產業體系。因此,首鋼老工業區的發展不能再走原來的老路發展工業,更不能搞房地產,要嚴格產業準入門檻,積極引入和培育“高精尖”產業,培育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他指出,該區將聚焦中央企業、民營企業、華商僑商等國內外優勢資源落戶,著力引進和培育金融保險、商務、設計、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引導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應用展示交易中心、產業創新聯盟等集聚發展;圍繞大數據、智能家居、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建設特色產業基地。
同時,還將挖掘首鋼老工業區工業遺存的歷史價值,鼓勵改造利用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培育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游等新興特色服務業,規劃建設首鋼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洪繼元透露,近三年,將投資約780元完成22項具體工作,涉及43項擬實施的重點項目,以撬動首鋼老工業區改造調整和建設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重點項目中,政府投資約120億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能源改造及部分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社會資本投資660億元,主要投向重點地塊開發和產業培育項目。
此外,洪繼元表示,將推動首鋼老工業區和曹妃甸北京產業園的建設,實現首鋼外埠鋼鐵主業和在京城市服務業融合發展,將首鋼老工業區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國家綠色低碳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