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絕活、展絕技我們多是在電視上看到得。而在河北鋼鐵集團邯鋼生產主戰場上,各崗位職工,他們平時都立足崗位練絕藝,圍繞挖潛增效、解決生產難題等一起發力,成為邯鋼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李東虎:讓干熄焦成為創效“糧倉”
“增加干熄焦產量,不但可以改善焦炭質量,且還能多產蒸汽,多發電,為邯鋼增創效益。”邯鋼新區焦化廠干熄焦作業區班長李東虎介紹說。
李東虎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解決問題。干熄焦預存室壓力是關乎干熄焦系統壓力穩定的關鍵,預存室壓力的波動,造成整個循環氣系統的不穩定。針對這種情況,李東虎認真分析每一個數據,多次實驗,將干熄爐料位控制范圍由原來的5.5米至1.5米,減少到現在3.0米至1.0米,排焦量由原來的給料器振幅5%,減少為現在2%—3%,增減風量間隔時間由原來的不小于15分鐘,增為現在的不小于20分鐘,通過一系列操作方法優化,使預存室壓力的波動范圍由原來的-70—70帕,縮小到了30—50帕,有效保證了整個循環氣系統的穩定運行。如今,該廠1號干熄焦已平穩運行3年有余,多創效3000余萬元。
干熄爐降溫是干熄焦年修的重要步驟之一。在初期1000—450攝氏度之間,降溫幅度較快。450攝氏度以下后,耐材與大氣的溫差變小,降溫速度也越來越慢,一次降溫至少要5天半。針對這種情況,李東虎搞出了一套快速降溫的辦法:直接開風機兩側入孔,導入冷空氣冷卻耐材,既避免了空氣經過鍋爐、除塵器等設備造成的損失,又避免了冷空氣被鍋爐加熱造成的換熱效果差的缺點。一次降溫最多只需3天半左右,節省了工藝處理時間,每年至少可創效157萬元。
何江峰:只要多用心,處處生“黃金”
何江峰是邯鋼氣體廠設備科四檔技術主管,是個能善于動腦,處處用心的人,他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降本增效效果顯著。
今年2月份,該廠設備科專業點檢職工王智軍在點檢6號制氧機英格索蘭氮壓機時,發現Ⅱ級冷卻器排氣溫度在上升。他將這一情況告訴了機械技術員何江峰。何江峰知道,這表明冷卻器冷卻效果變差了。如果繼續下去,將導致壓縮機做功效率降低,耗電量增大,運行成本升高。
“能否找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對冷卻器進行清冼?”經過反復思考,何江峰向設備科科長馬衛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只要能省錢,又能保證設備安全運行,你就大膽干吧!”馬衛東說。何江峰和高級技師王智軍、張金峰一起討論方案。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成功配成了“合成清冼劑”,經化驗各項指標均合格。利用氮壓機短暫的停機機會,他與檢修職工僅用了4個小時就將冷卻器清冼完畢。開機運轉后,氮壓機二級排氣溫度比清冼前降低了20攝氏度,而材料成本僅為3000元。
該廠制氧空分裝置共有5臺蒸汽加熱器,蒸汽在加熱器中釋放熱量后,會產生大量冷凝水。這些高溫冷凝水通常被直接排放到污水管道,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經過認真仔細地分析,何江峰提出了回收利用方案:一方面將蒸汽加熱器的冷凝水引入制氧車間采暖管網,解決車間、運行崗位冬季采暖問題。另一方面,將冷卻后的冷凝水引入緩沖水箱,然后用熱泵送至水站涼水塔。經測算,實施這樣的回收利用方案后,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50.8萬元。
連武學:腦子一轉,省錢十萬
連武學是邯鋼貯運中心第三原料車間電氣作業區區域工程師,他提出了“優化改造排水泵站變壓器節電”“金點子”,年可節約電費12.6萬元。
為了進一步節約用電,連武學與同事們一起認真分析作業區內的每臺設備耗電情況,優化設備運行方式,確定合理啟停時間。一次,連武學在該中心第三原料場排水泵站檢查時,發現這里有兩臺1250千瓦變壓器。只有在雨季排水時兩臺變壓器才全部工作,其余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非工作狀態,無形中耗費了不少電。
了解了相關情況后,連武學找到第三原料車間電氣作業區作業長王軍海,提出了改造方案:停用排水泵站變壓器,低壓并母聯運行。冬季的時候兩臺變壓器全部停用,停止空轉;臨進入夏時,開啟1臺變壓器;雨季時,再將兩臺變壓器全部開啟,不影響排水。經過優化改造,1臺變壓器容量為1250千瓦,空載損耗按1%計算,一年按300天空載運行,每年可節約電費1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