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西乃至西南、華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實施“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非鋼產業。在11月6日召開的柳鋼非鋼系統經營風險防控會議上,柳鋼總經理甘貴平強調,非鋼系統各單位要進一步拓寬經營思路,完善管理機制,切實提高經營風險防控意識,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為完成“十二五”末非鋼產業的營業收入突破350億元的目標努力。這也要求各非鋼企業不斷提升經營收入和增強盈利能力,將非鋼產業不斷做強。
定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柳鋼非鋼產業涉及鋼材加工、“三廢”處理利用、工業貿易、房地產開發、商品混凝土配送、醫療衛生、生活服務(賓館、餐飲、食品加工、物業管理)等方面。產業范圍涉及行業多、范圍廣,形成了服務鋼鐵主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的產業集群,在環境保護、資源回收利用、循環經濟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柳鋼非鋼產業的發展,為主業安置了大量剩余勞動力,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隨著非鋼企業的效益大幅度提高,職工收入也逐年增長,已由“不虧、養人”的發展定位,逐步成為柳鋼集團發展的助推器和利潤的重要增長點。
“十二五”期間,柳鋼將不斷做強非鋼產業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在集團層面,明確了公司相關部門對非鋼系統的管理職能和權限,加強了對非鋼經營管理發展的規劃,以優質增效為主線,狠抓精細化管理,逐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深入市場開展調研工作,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在全力做好輔助保障服務工作的同時,注重強化多元產業外部市場拓展和價值創造能力,在穩固內部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寬外銷業務,使非鋼產業真正成為柳鋼新的經濟增長點。
模式:要符合自身發展要求
柳鋼非鋼產業主要承襲于原來鋼鐵主業的輔助后勤性質的配套服務體系。前些年由于對非鋼產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人才培養、技術和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加上管理體制、分配機制、人才、觀念等多方面的原因,非鋼產業的發展總體滯后于鋼鐵主業。突出表現在專業化程度低,對主業的依賴程度過高,經營方式單一,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人才斷檔嚴重,分配機制不靈活,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等方面。近幾年,由于金融危機和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造成的鋼鐵行業危機影響,各鋼鐵企業對非鋼產業發展的認識都有了較大的轉變,柳鋼也在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非鋼產業發展模式。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適應現代鋼鐵企業的發展需要,柳鋼進一步拓寬非鋼產業的發展思路。他們在結合實際的同時,對現有非鋼產業結構進行分析,主要從四個方面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是立足現有基礎,把建設的重點放到現有企業的改造、充實和提高上來;二是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以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的效率,降低消耗,保護環境,實現生態平衡,使企業持續發展;三是致力于產品結構的升級,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四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意產品質量、品種,提高技術含量、產品附加值和市場銷售率。
開展多元化經營。柳鋼的多元化經營包括多個方面。如在積極延伸產業鏈方面,柳鋼以產品精(深)加工、包裝等工作為重點,配套完善產業鏈,打造非鋼產業集群,提升市場競爭力。鋼材加工的意義不僅在于利用主要軋材廠的切頭切尾進行加工,以實現“變廢為寶”,更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開發,力爭將更多的“中間產品”轉化為“終端產品”,實現噸鋼利潤最大化。因此,鋼材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各軋材廠原料,根據市場動態,不斷開發新品種、生產適銷對路的附加值高的產品。
此外,柳鋼以效益為中心,不斷拓寬經營渠道,發展新的項目。如加大國內冶金煤、礦石的采購力度,以緩解公司進口壓力,并積極開拓熔劑、潤滑油、鋼材、乙炔等產品的外銷業務,開發廢油處理、氧化鐵皮等項目。非鋼單位在確保服務公司生產、技改、職工生活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增加效益。
柳鋼非鋼產業立足于鋼鐵主業,有發展循環經濟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也是柳鋼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希望所在。柳鋼以“固廢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為原則,加大鋼渣、鐵渣、爐灰等生產性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水渣、廢尾泥的分選、銷售,以及工業廢水處理藥劑的研發等,充分依托主業,利用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大循環經濟的發展力度,使多元企業在為主業生產解除后顧之憂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責任。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柳鋼的非鋼企業還注重按照環保體系的要求經營。尤其是外銷廢渣、廢油,一定要銷售給處理資質達到要求的單位,而不是一味追求“價高者得”。
做大做強第三產業。柳鋼以市場化、社會化為重點,探索服務性企業的發展思路,創新可以使自身發展、職工受益、企業形象提升的服務形式。對房地產、商貿、物流、醫療等行業,實施品牌戰略,充分利用好柳鋼內外兩個市場尤其是外部市場,克服“等、靠、要”的保守思想,狠抓自身素質建設,向行業一流看齊,努力提高名牌意識,積累名牌效應。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企業的市場化和社會化,做到“沒有主業依托時游刃有余,有主業依托時錦上添花”。
管理:理順公司管控機構
精細化管理是提高技術經濟指標和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有效方法。柳鋼從整體管控層面理順機構設置,明確集團公司企劃部對非鋼系統的經營、發展規劃進行管理;針對原有機構管理體制不順暢、決策實施不規范等問題,柳鋼陸續撤消、成立了一些公司,并對不良資產和競爭力欠佳的企業進行關停并轉,妥善處理好相關的債權債務和人員分流、安置,同時有選擇性地扶持優勢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多元化經營,有效整合資源;同時,柳鋼加強制度建設,引導各非鋼企業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加強精細管理,建立、健全與精細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和長效機制,提高整個非鋼企業的管理水平。
搞活非鋼,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行企業改制是有效的手段。對于非鋼企業來說,改制就是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著眼于制度創新,明晰產權歸屬,實行產權多元化發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改制的目的是“搞活”,是讓“企業得發展,職工得實惠”,做不到這兩點,就不是成功的改制。柳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根據《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分別對一些輔助性單位進行了改革改制,通過構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創新激勵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科學管理,真正按市場規律運作,從根本上解決其對主業的依賴,努力做強做優。目前,根據國資委的要求,柳鋼正積極對非鋼產業中的集體企業進行資產、人員摸底,切實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公司法》和新《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理順勞動關系,逐步展開改革改制,使集體企業產權清晰、面向市場、自負盈虧,企業中的人員得到更好的發展。
下一步,柳鋼將繼續探索能適應市場競爭要求和柳鋼非鋼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勞動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正確處理好改制、發展與穩定的關系,保證改制工作順利進行,并對原有非鋼產業進行有效的業務拓展、結構調整,逐步形成符合柳鋼發展的非鋼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