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氣持續不斷、水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土壤污染超標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新《環保法》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是一部能對怨聲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的法律,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并且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也將對資本市場的多個行業和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面對新《環保法》的制約,原材料工業將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更加嚴格的環保執法環境。那么,當前鋼鐵、石化、建材、有色行業生產企業在環保治理方面到底處于一個什么狀況?新《環保法》實施后,對這四大行業生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傳統高污染行業,鋼鐵工業已然處于這場環保風暴的中心地帶,而環境保護也將成為未來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常態”。
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估算,目前約有七成鋼鐵企業環保不達標,為滿足新排放標準,鋼鐵全行業實施環保改造總投資大約900億~1100億元。在目前鋼鐵行業進入嚴冬的背景下,鋼鐵企業環保“提標改造”可謂難上加難。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節能環保中心副主任劉濤建議,嚴格執行新《環保法》,不僅要大幅提升環保違法成本,形成對違法企業的有效震懾;而且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金,鼓勵采用合同環境服務的形式,降低環保投資風險。
正如一位大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所言,綠色環保是目前鋼鐵企業最難邁的一道門檻兒,但也只有勇敢面對,變壓力為動力,向污染宣戰,才是生存之道。
環保大限已至
鋼鐵企業要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全面實施提標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特別是在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環保提標改造任務十分艱巨。
2015年1月1日,在鋼鐵業界也被稱為環保“大限”的到期日。按照新《環保法》,企業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將按日計罰、不設上限,并且可能面臨治安拘留、刑事責任等處罰。并且,從這一天起,《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新標準施行的緩沖期也已結束,所有鋼鐵企業將執行新建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重點區域的鋼鐵企業還將執行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
業內普遍認為,新《環保法》的“鐵腕”措施主要有二。一是違規違法企業如果在法律規定的整改期限內達不到整改目標,將按日連續計罰,上不封頂,這加大了污染企業的違法成本。二是追究企業法人法律責任,對未批先建拒不改正、故意造成嚴重污染事故的違法行為,可給予企業法人治安拘留等處罰。企業環保違規,不但面臨經濟處罰,而且可能帶來企業社會聲譽的損失。
除了新《環保法》,《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多項新排放標準也壓得鋼鐵企業喘不過氣來。這些新標準從2012年10月起正式實施,幾乎覆蓋了從鐵礦石采選、燒結、煉焦、煉鐵直到軋鋼的全過程,在大幅收窄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的同時,新增了二惡英等新污染物排放限值。不過,為實現平穩過渡,新標準留有兩年多的改造緩沖期,要求現有企業必須在2014年12月底前通過改造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相關調研結果,目前一些鋼鐵企業既有的環保設施較為落后,設備本身無法達到新標準要求,需要進行改造或增加環保設施。還有一些企業現有環保設施因技術、質量、成本、管理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運行,與主體工藝設備同步運行率較低,致使其污染物排放無法達標。根據2013年環保部對華北地區298家鋼鐵企業的排查結果,超過70%的鋼鐵企業存在超標排污情況。
“鋼鐵企業要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全面實施提標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資金壓力大。特別是在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環保提標改造任務十分艱巨。”劉濤表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一項估算顯示,鋼鐵全行業實施廢水、廢氣等環保改造總投資大約為900億~1100億元;如果考慮到人工成本、設備維護等其他各種費用,每年還將新增環保成本800億元左右。